这首清代诗人王建常的《斗室吟》描绘了作者在一间狭小却自得其乐的斗室中生活的场景。"作室大于斗",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居室虽小,但足以容身,显示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栖迟亦自如",表达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得悠然自得。
诗中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专注于阅读古人的书籍,"不闻今世事,但读古人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有定千情约",表明他内心宁静,情感有度,不受外界干扰。"无营一榻余",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心寡欲,不为物质所累。
最后两句"闲中时俯仰,天地在吾庐",通过日常的闲暇时刻,诗人感受到天地之广阔,寓言自己的心境宽广,即使身处斗室,也能与自然宇宙相融,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