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后园中高耸入云的杂树在长风的吹拂下发出怒吼之声,仿佛是自然界的壮丽交响乐。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钱塘江畔的寺庙中,透过松窗竹阁,俯瞰着波涛汹涌的秋水,那份宁静与壮阔交织的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后园杂树入云高”,开篇即以“入云”二字,展现出树木之高大,仿佛要与天争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万里长风夜怒号”,紧随其后,通过“万里”和“怒号”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狂风的肆虐,既有力量感,又带有一丝悲壮之情。
“忆向钱塘江上寺”,转而回忆往昔,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宁静的场景。钱塘江畔的寺庙,松窗竹阁,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这里,“松窗竹阁瞰秋涛”一句,通过“瞰”字,形象地展现了站在高处俯视江面的视角,秋水的波涛与周围的景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