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过李白坟》由宋代诗人胡宿所作,通过对李白墓地的凭吊,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缅怀与感慨。
首联“平昔驰名蜀道难,旅魂流落古苔斑”描绘了李白生前的辉煌与身后墓地的荒凉。蜀道之难,不仅指地理上的险峻,也暗喻了李白一生的坎坷与追求。而“旅魂流落古苔斑”,则以苍老的古苔斑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暗示李白的灵魂在岁月的洗礼下,虽已远离尘嚣,却依然留存在这片土地上。
颔联“土中宝树埋何在,泽畔灵魂些不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宝树隐喻李白的才华与成就,而“埋何在”则表达了对这些被时间遗忘的遗憾。同时,“泽畔灵魂些不还”则强调了李白精神的永恒,即使肉体归于尘土,但他的灵魂依旧在世间游荡,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颈联“醉后烟霞仍物外,吟馀风月尚人间”转而描写李白诗歌中的自然之美与超脱之境。无论是醉后的烟霞还是吟诵后的风月,都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两句既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尾联“一哀吊罢颓阳暮,江北江南尽是山”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李白精神的传承。夕阳西下,哀悼完毕,诗人意识到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江北,李白的精神与才华都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人仰望的高山。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对李白的怀念,也寄托了对诗人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抒情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