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白坟

平昔驰名蜀道难,旅魂流落古苔斑。

土中宝树埋何在,泽畔灵魂些不还。

醉后烟霞仍物外,吟馀风月尚人间。

一哀吊罢颓阳暮,江北江南尽是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过李白坟》由宋代诗人胡宿所作,通过对李白墓地的凭吊,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缅怀与感慨。

首联“平昔驰名蜀道难,旅魂流落古苔斑”描绘了李白生前的辉煌与身后墓地的荒凉。蜀道之难,不仅指地理上的险峻,也暗喻了李白一生的坎坷与追求。而“旅魂流落古苔斑”,则以苍老的古苔斑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暗示李白的灵魂在岁月的洗礼下,虽已远离尘嚣,却依然留存在这片土地上。

颔联“土中宝树埋何在,泽畔灵魂些不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宝树隐喻李白的才华与成就,而“埋何在”则表达了对这些被时间遗忘的遗憾。同时,“泽畔灵魂些不还”则强调了李白精神的永恒,即使肉体归于尘土,但他的灵魂依旧在世间游荡,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颈联“醉后烟霞仍物外,吟馀风月尚人间”转而描写李白诗歌中的自然之美与超脱之境。无论是醉后的烟霞还是吟诵后的风月,都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两句既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尾联“一哀吊罢颓阳暮,江北江南尽是山”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李白精神的传承。夕阳西下,哀悼完毕,诗人意识到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江北,李白的精神与才华都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人仰望的高山。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对李白的怀念,也寄托了对诗人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抒情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送致政秘丞

二纪青衫拂洛尘,桂香消尽故时春。

径为天上乘槎客,厌作河滨托乘人。

老笔工诗殊觉丽,清谈倾座几相亲。

临沧送别多瑰藻,三径归资莫叹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致政吴宾客

挂冕高辞九列荣,年如园绮尚康宁。

水苍乍解趋朝佩,云母初閒隔署屏。

商岭紫芝歌几曲,武夷毛竹梦频惊。

门前已见施行马,更待沙堤接鲤庭。

形式: 七言律诗

寄致政蒋侍郎

八十磻溪用钓翁,丈人冰雪在颜容。

乞身未及调缘鹄,济世何当起卧龙。

先觉令名侔大蔡,后彫遐福集寒松。

怜才好客还依旧,终日清谈绿酒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承旨给事寄酬南京致政杜相公

贤相辞荣鬓未斑,济川舟楫一朝閒。

苍生犹望安车起,使者空持拱璧还。

郢曲传来都辇下,萧规留在庙堂间。

壮猷全德知难尚,后世高名重太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