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其二)

胜槩居常画里求,鳜鱼清梦落沧洲。

今朝亲见桃花树,重振家声是此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渔父词(其二)》由宋代诗人张镃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渔父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胜槩居常画里求”,开篇即以“胜槩”点明了诗的主题——对美好景致的追求。这里的“胜槩”不仅指自然风光的壮丽,更蕴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将这种追求比作“画里求”,既形象地表达了对艺术化生活的追求,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

次句“鳜鱼清梦落沧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鳜鱼,作为江南水乡常见的美味,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满足。而“清梦”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将鳜鱼的意象与“清梦”相结合,不仅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与追求。

后两句“今朝亲见桃花树,重振家声是此秋”,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通过“今朝亲见桃花树”的具体场景,直接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直接体验与感受。桃花树的盛开,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而“重振家声是此秋”一句,则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家族、社会层面,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乃至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通过个人努力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愿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梦仙游(其二)小姬病起幡然有入道之志因书赠之

霞袂稳,那顾缕金衣。

自与长生分姓谱,恰逢张老铸丹时。此意有谁知。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仙游(其四)小姬病起幡然有入道之志因书赠之

琳洞窈,人静理丝桐。

泛指馀音摇桂影,过墙高韵入松风。月上翠楼东。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仙游(其二)记梦

冰佩冷,风飏紫绡裘。

五色光中瞻帝所,方知碧落胜炎洲。香雾湿帘钩。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仙游(其四)记梦

鸾啸舞,仙乐送霓旌。

摘得琪花飞散了,却将何物赠仙卿。衣上彩云轻。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