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

篝灯纸马玉堂前,竟把章台故事传。

鞭影迷离环一炬,轮蹄瞬息跃千旋。

焰张博望成灰烬,骑践咸阳不瓦全。

无限风光随处转,更从后苑看鞦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走马灯》由清代诗人王竹修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走马灯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句“篝灯纸马玉堂前”,以“篝灯”和“纸马”为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仿佛在华美的玉堂之前,点燃了象征着吉祥与祝福的灯火,挂上了精美的纸马。这不仅勾勒出了走马灯的外在形式,也暗示了其内在的文化意义和祈福功能。

接着,“竟把章台故事传”,点明了走马灯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承载着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载体。章台,古代地名,这里借指故事发生的地方,意味着走马灯中所展示的故事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神话、民间生活等多个层面。

“鞭影迷离环一炬,轮蹄瞬息跃千旋”,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走马灯运转时的壮观景象。鞭影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迷离不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小小的灯中流转;轮蹄快速旋转,千变万化,展现出走马灯技艺的精湛和视觉效果的震撼。

“焰张博望成灰烬,骑践咸阳不瓦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走马灯的火焰比作博望(古代地名),火焰的燃烧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兴衰;同时,又以“骑践咸阳”(咸阳是古代都城)来比喻走马灯中的动态画面,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车马行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走马灯艺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无限风光随处转,更从后苑看鞦韆”,这两句进一步拓展了主题,指出走马灯的美不仅局限于眼前,它如同流动的风景,随时随地都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愉悦。同时,“后苑看鞦韆”(鞦韆是一种古代的娱乐设施)则暗示了走马灯不仅仅是观赏的艺术品,它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色彩。

综上所述,《走马灯》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走马灯的外观和动态之美,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1)

王竹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五指山

五笏巍峨冠海东,巨灵伸手欲摩空。

夜来遥见峰头月,一颗明珠弄掌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夏霁即景

黄梅雨过放晴天,长夏幽居地自偏。

碧到衣襟蕉映绿,光摇帘幕水生妍。

湿云夺得千山色,残照微烘别浦烟。

时觉栏东炎暑退,风杨骄噪抱枝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村夜偶作

黄昏家宴后,月色满长林。

扫石留花影,推窗纳鸟音。

山遥如墨画,水韵不弦琴。

小婢知人意,烹茶助苦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起偶得书示奎儿

病来鹤骨笑支离,叟本支离不用医。

秃柳风凄垂老别,寒桃雨泣少年嫠。

无情岁月消歌哭,有路云山入梦思。

身后浮名聊自惜,深杯酌我且教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