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夜归图

江南三月花满城,城南城北堪游行。

马啼冲晓踏春去,日暮归来空复情。

溪桥系马纡春步,绿遍苍苔旧时路。

醉眼低迷杨柳烟,春衣坐湿蔷薇露。

重门曲槛花阴阴,李径桃蹊深复深。

手持红烛候归路,应见儿童知赏心。

赏心自少今已老,每忆花枝被花恼。

寄语高林宿鸟知,明朝莫更催归早。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赏花夜归的生动画面。首句“江南三月花满城”,开篇即点出时节与地点,江南三月,繁花似锦,满城皆是,营造出浓郁的春意氛围。接着“城南城北堪游行”,进一步渲染了赏花的愉悦与自由,无论是城南还是城北,都充满了赏花的乐趣。

“马蹄冲晓踏春去,日暮归来空复情”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赏花者的兴致勃勃与归途的落寞之情。清晨出发,傍晚归来,虽然心中仍存余情,但时间的流逝让这份情感显得有些空洞,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

“溪桥系马纡春步,绿遍苍苔旧时路”描绘了归途中的情景,溪边小桥上系着马匹,踏着弯曲的小路,两旁绿草如茵,苍苔遍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赏花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醉眼低迷杨柳烟,春衣坐湿蔷薇露”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赏花者在醉意朦胧中欣赏杨柳轻烟的景象,以及因坐于蔷薇花下而衣衫被露水打湿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赏花者的陶醉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重门曲槛花阴阴,李径桃蹊深复深”进一步描绘了赏花环境的幽静与美丽,重门之后,曲曲折折的栏杆旁,花影重重,李树桃树的路径深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迷人的意境。

“手持红烛候归路,应见儿童知赏心”则通过手持红烛等待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赏花者内心的满足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家人对赏花者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赏心自少今已老,每忆花枝被花恼。寄语高林宿鸟知,明朝莫更催归早。”表达了赏花者对青春易逝、岁月不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希望高林中的宿鸟能理解他的心情,不要催促他过早归家,以免错过更多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以赏花夜归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赏花者的情感变化与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邓程番遗爱图

贵州有府名程番,天子命置新流官。

邓侯佩印出九寺,五马遍历千巑岏。

诸夷异姓十七种,始识汉节瞻衣冠。

喜有锡赉怒有罚,顷刻号令随毫端。

坐令府藏足贡赋,野少劫掠无饥寒。

邓侯去郡民拥道,力挽飞棹回奔澜。

舟行欲动掣不动,咫尺如度百丈滩。

攀辕卧辙古亦有,夷夏之治孰易难。

谁图綵笔遗冰纨,彼夷之酋宋与安。

侯名去比雪山重,远道未觉行囊单。

侯今出佐六州伯,舍舟跃马复据鞍。

明年持此向齐鲁,应有东人为聚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狻猊图

狻猊何来自西域,黄金为睛铁为额。

回头一啸长风生,万骑千人杳无迹。

云岩雪窦深如许,冒险穷幽始能得。

胡儿养得性气驯,远向中原贡王国。

县官给驿天使迎,圣主亲临赐颜色。

朱笼铁锁红氍毹,诏许深居苑城北。

苑中百兽安足论,虎豹闻之皆屏息。

先朝旧物尝有此,白首中官说宣德。

祇向人间看画图,嘉名剩有儿童识。

周王有道百度正,虞帝无心七旬格。

自古升平乐事多,讴歌亦是词臣职。

形式: 古风

柬陈玉汝

吴杉制器五尺强,棬如胡椅长如床。

方藤细簟曲木枕,意匠颇觉吴工良。

高眠稳坐两不妨,坐非箕踞眠非僵。

由来万物各有用,一物两用无遗长。

夜来我在元龙宅,醉卧此床呼不得。

归来展转不成眠,梦想犹疑在床侧。

吾家老父年七十,此物何由置堂室。

祇因为乐胜潘舆,恨不可怀如陆橘。

平生有口不惯乞,与子在情宁在物。

正是黄香扇枕时,高堂待此无蒸郁。

形式: 古风

刘道亨编修双鹰图

大鹰昂头小鹰俯,杀气森森动林莽。

朔云捲地尘不飞,万里乾坤同一睹。

野风萧萧日将暮,罢猎归来势犹怒。

独向林间振羽毛,空山落叶谁能数。

平原纷纷走狐兔,燕雀之辈安敢侮。

纵使长饥不附人,须知特立难为伍。

海东青去已多时,塞北赤毛生更稀。

郅都城在馀荒草,刘表台高空落晖。

画师好手亦无敌,酒酣健笔疾若飞。

霜毫素练出髣髴,金眸玉爪生光辉。

翰林主人负奇骨,虽有搏击无由施。

会看竦翮入霄汉,不与凡鸟争雄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