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通叟

浔阳江头夜吹箫,旁若无人声正调。

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

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

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王通叟》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描绘浔阳江头夜晚箫声悠扬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王通叟的深情厚谊与离别之情。

首句“浔阳江头夜吹箫”,以浔阳江的夜晚箫声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接着,“旁若无人声正调”一句,强调了箫声的纯净与独立,即使周围环境寂静无声,箫声依然自成一格,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专注。

“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这两句转而讲述了一个故事,似乎是在借他人之事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这里提到的“谪官”意味着被贬谪到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担忧。

“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通过对比司马迁(司马)哭泣与王通叟(君)怡然自得地演奏,进一步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司马迁的哭泣可能象征着对不幸命运的哀叹,而王通叟的怡然自得则可能代表着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内心的平静。

最后,“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这句话是对王通叟的赞美,意思是只要能在世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与艺术,对于外界的荣辱得失便不再有过多的忧虑与喜悦。这既是对王通叟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叙事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

浔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

孜孜常以民存心,四境安娱吏无横。

吾爱其人颇真率,笑语诙谐喜讥评。

山有猛虎藜藿长,人得朋友衣冠正。

当时文学推第一,阔步青云乃蹊径。

大贤百里固非地,赤子三年且无病。

如君才智可自达,今归朝廷惟所应。

君臣昔以譬埙篪,吉甫文武陛下圣。

当陈半策绾万金,翩翩六翮凌风劲。

江边钟官老铸钱,坐髀已消穷且暝。

倘君富贵不通书,当验行藏素非佞。

形式: 古风

用常甫元韵寄彭泽曾移忠

清秋古邑气象开,健令曳组从南来。

渊明已往狄公死,继有贤者荒山隈。

九江安流息骇浪,百里和气迎新雷。

积年逋事一朝决,落笔翩翩何快哉。

幽潜曲折皆照见,正以宝鉴悬高台。

古称岂弟民父母,君视百姓犹婴孩。

近来俗吏狃文法,往往习尚以利回。

惟君用心知自性,造次所发皆矜哀。

政成讼简当暇日,间或吟诗持酒杯。

言辞泠泠韵不俗,识子眉宇无纤埃。

长篇示我已踰月,诗债甚久烦君催。

我如荒田废耕垦,嘉谷不植岁且灾。

为君游顽揠枯槁,满把所收惟草莱。

金山万丈绝梯级,手聚沙砾空成堆。

龙鳞难攀徒自苦,狗尾强续良可咍。

想君风采方引领,忽见溯浪停高桅。

迎门倒履喜如沃,相与一笑倾新醅。

曹亭孤峙眺回远,杖策共寻幽磴苔。

诸峰积雪倚天白,此处酬唱须清才。

老鸡爪嘴未易犯,敛翅避子甘低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周元翁赴省试

静如秋潭月,秀比玉山岑。

濂溪素积善,遗泽乃在今。

一鸣先众人,再鸣慰我心。

茁芽旧固好,浚养日愈深。

岁暮冰雪气,关山车马音。

去者辙相结,岂止旅思侵。

期君贾馀勇,枭俊将成禽。

策功居第一,受赏绾千金。

高堂迟捷布,华发正盈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因读黄鲁直所与周法曹诗诗与字俱好以此寄之

鲁直之文如电坼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

骎骎步骤日加远,与子三年不相见。

庭柯未长一尺围,起视孤标插星汉。

昨朝诵子所作诗,使我自失长嗟叹。

我衰力薄空辛勤,直欲为子焚笔研。

此才不使重台阁,四十青衫尚为县。

南山积雪玉倚空,高亭压城天北风。

安得与子跨飞鸿,与我共哦清景中。

锵金纡紫世不空,豪杰卓荦岂易逢。

愿言与子长相从,四方上下为云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