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白云亭的探访和感慨。开篇以“高城顿崇冈,上与白云遇”描绘了白云亭所处的壮丽景色,仿佛与白云相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昔贤此登临,怀古得佳句”,诗人借古人的足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美好诗句的向往。
“结亭自何人,岁月更已屡”则引出了亭子的来历,时间的流转,以及岁月的更迭。接下来的“古篆仅存名,颓檐飒将仆”描述了亭子的现状,虽有古篆留存,但亭檐已经破败,即将倒塌,透露出一种沧桑感。
“我来访遗踪,环赏惬幽趣”是诗人亲自探访的感受,通过对亭子周围环境的欣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乐趣。接下来的“鸠工扶垫隉,选木换隳蠹”展现了修复亭子的过程,通过众人之力,修复了损坏的部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经营未终月,突兀见翚翥”描绘了修复工作进展迅速,一个月内亭子焕然一新,如同凤凰展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英英苍梧云,朝莫此屯聚”、“时从南山来,倏向高岩去”、“去来本无心,虚亭日新故”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人生如云,随风而动,亭子的更新象征着事物的不断变化与新生。
“因之望故乡,更识亲闱处”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探访,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引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南山互牵情,凭阑目空注”则是对家乡情感的进一步深化,站在亭台上,凝视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