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木和陶靖节韵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有荣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我时倾瞻,中心慨而。

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钦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浅陋。德不图新,恶或念旧。

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

圣门虽远,率焉以冀。庶几疲驽,久亦告至。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我卜我居,游息在兹”,诗人选择了一处居所,悠然自得地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接着,“有荣者木,日封殖之”描绘了他亲手栽种树木,期待它们成长的过程,象征着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培育。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则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只有稳固的根基才能让事物得以生长发展。“我时倾瞻,中心慨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接下来,“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探讨人的本质与根源。诗人认为,只有上天赋予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根源,而“惟皇降衷,天理具存”则进一步阐述了上天赋予人类的道德与理性。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指出通过遵循天理,人们可以形成正确的性格,达到道德与智慧的境界。“钦斯承斯,大化以敦”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敬畏与追求,希望在大化中得到教化与提升。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世人的局限,“嗟彼世人,自安浅陋。德不图新,恶或念旧”。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愿改变,甚至怀念过去的恶行。接着,诗人批判了那些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最后,“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表明诗人坚守道德与正义,不违背内心的良知。“圣门虽远,率焉以冀。庶几疲驽,久亦告至”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平凡,但仍然向往圣贤之道,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修养与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张允迪出示方清老诗用韵简之

十里五里聊幽寻,远山近山相对阴。

烟云变态晚逾好,竹树葱苍秋未深。

故人见我喜欲舞,倚杖共看鸦投林。

呼儿秉烛语清夜,烱烱君应识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度黄瓜岭

十年来往黄瓜路,冒日冲风凌雨雾。

今朝短策又披云,一笑成诗复悽楚。

我行对镜并浮鳙,欲攀星斗摩苍穹。

黄瓜虽小亦其亚,领略鳞鳞千万峰。

形式: 古风

次方唐卿对月见寄

芒鞋却走荒山道,始觉在家贫亦好。

归来对月思故人,寂寞柴门迹如扫。

故人遗我新诗章,反覆幽怀欲倾倒。

恍如明月坠我室,烱烱清光满怀抱。

祗今秋稼已如云,饱意可缓忧心捣。

泼醅酒熟君不来,远思绵绵满秋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张衡山南山瑞芝

君不见商山昔有庞眉叟,道德高风耸山斗。

茹芝岁久得长年,身与此山俱不朽。

张公道与此老同,失身偶坠世网中。

却从神武挂簪绂,林泉岁晚殊从容。

寿宫谁遣芝生柱,三秀煌煌照庭宇。

平生心地只天知,天遣芝为灵府助。

商山之老长茹芝,公虽不茹亦不疑。

商山南山两不朽,公寿定应山与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