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句赠许仙屏中丞并乞书心太平草庐额,时将归潮州

江波不作河安流,春风岭海建节楼。

筹边赖有重臣在,朝廷南顾今无忧。

自从互市启海禁,一衣带水连五洲。

驱雷策电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

恃其吊诡肆要挟,但有盘敦无共球。

纵横捭阖等战国,势将迫我为宗周。

况乃东粤本始衅,门庭伏寇森戈矛。

迩来飙车欲西动,更虞瞰我从上游。

威之不畏德不感,中枢术已穷怀柔。

海南万里得安堵,所恃元老能壮猷。

方今议者利变法,我法不用宁非羞?

况有治人无治法,若为国计宜人求。

惟公抗古独持论,会当入告宣嘉谋。

有客哀歌动天地,蹈海不死生犹偷。

南来谒公辱庭见,五羊城郭方清秋。

天涯沦落苦无著,荷公还我东扬州。

卖文傥得买山价,草庐拟筑山之幽。

前身太华老道士,黄庭一卷供清修。

以心太平署庐榜,乞公大笔千秋留。

闻公课吏言所志,补义取我琼山丘。

治平要自儒者事,岂在西法趋从欧。

太平无事傥有日,定许閒暇娱清游。

此事难期此心在,乾坤浩荡消边愁。吁嗟乎!

丈夫生当为八督州、取万户侯;

不然,儒冠世方厌,径须学道寻罗浮。

乞公之书为公讴,狂奴之态公勿笑,江湖此去行扁舟。

公致太平傥我见,且看东南剑气凌斗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表达了对许仙屏中丞的敬仰和对其治政才能的赞赏。诗中首先描绘了江海形势的严峻,强调了重臣在边防中的重要性,指出朝廷南疆因有贤臣坐镇而无忧。接着,诗人提及开放互市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外交策略的反思,认为道德感化比强硬手段更为重要。

诗人对许仙屏的期待很高,希望他能坚持传统儒家理念,改革而不失根本,期待天下太平的日子,自己可以与他共享清闲时光。结尾部分,诗人请求许仙屏题写“心太平”作为草庐的额匾,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亲眼见到他实现太平盛世,将追随他如剑气直冲斗牛的风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体现了丘逢甲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许仙屏中丞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羊城中秋(其一)

长啸天南念远游,尉佗台畔作中秋。

酒杯借我酬佳节,明月随人到广州。

说饼但馀名士气,飞觞终取虏王头。

大江东去连沧海,且听珠娘发棹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羊城中秋(其二)

故乡风景想依然,月满东南半壁天。

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

甲帐珠襦寻旧梦,不知今夕是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羊城中秋(其三)

西风梧叶下空冈,歌舞承平霸业荒。

沧海潮生珠有泪,贲隅秋老桂初香。

万家愁喜圆今月,一尉东南忆故王。

玉宇高寒归未得,待将消息问吴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广州晤刘葆贞编修

漠漠连天海气昏,越王台上望中原。

何人更下新亭泪,有客同倾浊酒尊。

月旦汝南逢许劭,人才江左数刘琨。

与君欲作闻鸡舞,夜半寒涛撼虎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