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黄草道衣赞》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通过对比居士年轻时追求华丽服饰与老年时选择朴素草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中首先提出“何草不黄,谁其纺绩”,以自然界中一切草木最终都会枯黄为喻,引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通过“持以售人,得不偿力”这一句,讽刺了那些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付出巨大努力,但最终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的行为,强调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随后,诗人转向描述居士年轻时的奢华生活,“居士少贱,组丽是饰。力贫作奢,终愧于色”,通过对比居士年轻时的物质追求与老年时的选择,展现了从追求外在繁华到追求内心平和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诗人描绘了居士老年时的生活状态:“居士老愚,山泽放逸。下泽有车,登山着屐。被此草衣,相羊自适。”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居士在自然中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倦鹄依林,野麋卧石。维此草黄,不失士职。不以本然,随彼染习。”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居士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类比,强调了保持本真、不受外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居士虽年老但仍坚守道德准则,不失为士人的本分。
“戒哉居士,服之无斁。馀年几何,以永厥德。”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告诫居士,要珍惜余生,继续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以期长久地保持高尚品德。
综上所述,《黄草道衣赞》通过对居士生活态度的对比和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主题更加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