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雨季中环境的潮湿与阴郁。首联“久雨墙苔积,浓阴苑树遮”以“墙苔积”和“浓阴”渲染出雨后环境的湿润与幽暗,墙上的青苔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繁茂,苑中的树木在浓密的树荫下显得更加郁郁葱葱。颔联“席门寒下雀,蒿径曲藏蛇”则通过“下雀”和“藏蛇”进一步表现了环境的冷清与荒凉,雀鸟在寒冷的低矮门户下觅食,蒿草丛生的小径曲折蜿蜒,隐藏着蛇影,营造出一种荒寂的氛围。
颈联“浦水连街阔,江潮带阁斜”转而描绘了水边的广阔景象,浦水与街道相连,显得宽阔,江潮拍打着岸边,带着斜斜的波浪,展现出水乡的独特风貌。尾联“谁怜都会地,卑湿似长沙”则表达了对身处如此潮湿低洼之地的无奈与感慨,即使是繁华都市,也难逃卑湿的命运,让人不禁联想到长沙的潮湿气候,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境遇的深切同情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季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