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望蜀台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

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

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蜀王曾经站立的旧台上,清晰地看见九月的河流。
北方故乡从此处开始,南下告别城郭一切依旧。
青翠松树旁拴着马匹,路边黄菊似乎在挽留行人。
自古以来的登临遗迹已消失,唯有忠诚和孝道流传至今。

注释

蜀王:蜀国的君主。
旧台:古老的台子。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川:河流。
北料:遥望北方。
乡关:故乡。
自此:从这里开始。
依然:依旧。
青松:青翠的松树。
系马:拴马。
攒岩:岩石丛中。
籍:停驻。
湮灭:消失不见。
忠孝:忠诚和孝顺。
两能传:同时被传承。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古蜀王的台前,于重阳节(九月初九)赏景之情。开篇两句“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心系故土的情怀。"北料乡关方自此"可能暗示着边疆的险要,而"南辞城郭复依然"则是诗人对所在之地的依恋不舍。

接下来的两句“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马被系于青松丛生的岩石旁,黄菊则成为了行人驻足的地方。

最后两句“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以及对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忠诚与孝道品质的赞扬。"自昔"意味着自古以来,而"登临"则是指登高望远之举。"湮灭尽"则暗示了历史长河中许多事物的消逝,唯有那些美德得以传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哲思。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疏龙磴道切昭回,建凤旗门绕帝台。

七叶仙蓂依月吐,千株御柳拂烟开。

初年竞贴宜春胜,长命先浮献寿杯。

是日皇灵知窃幸,群心就捧大明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綵花应制

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

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

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龙池乐章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

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剑昔常传。

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

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