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
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
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
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
铜片铜片如有灵,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廓的《镜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夜晚独自取镜和倾听外界消息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开篇两句,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氛围。女子从匣中取出镜子,这个动作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孤独生活的一种逃避。而“辞灶王”则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仿佛女子与某种超自然力量有所交流。紧接着,“罗衣掩尽明月光”则描绘出了一个柔和而又略带哀伤的画面,月光被罗衣遮盖,暗示着女子对外界光亮的排斥,同时也映射出她内心的阴郁。
“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夜的不同,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昔日镜中映出的容颜,是那么光彩照人,而今夜,却只能在黑暗中倾听着外界的声音,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门前地黑人来稀, 无人错道朝夕归。”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夜晚场景。门前的土地因缺乏光照而显得格外昏暗,行人稀少,甚至没有人在路上交错,这种寂寞的氛围与前文女子独自倾听消息的情形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孤独感。
“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身体外在的冰冷与内心深处的温暖,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复杂的情感状态。外界的寒冷与她身体的弱不敌寒形成鲜明对照,而心中的绣带菱花却如同一股温泉,给予她内心的慰藉。
“铜片铜片如有灵,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结尾两句,诗人表达了女子对于镜子的渴望和期盼。即便是铁一般冷酷的铜片,如果也有灵性,那么她希望能够通过它看到千里之外行人的身影。这不仅是一种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孤独命运的一种抗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的寂寞与期待,以及她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外界冷酷之间的矛盾。
不详
曾随风水化凡鳞,安上门前一字新。
闻道蜀江风景好,不知何似杏园春。
铜梁千里曙云开,仙箓新从紫府来。
天上已张新羽翼,世间无复旧尘埃。
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
应笑戎藩刀笔吏,至今泥滓曝鱼鳃。
秦王龙剑燕后琴,珊瑚宝匣镂双心。
谁家女儿抱香枕,开衾灭烛愿侍寝。
琼窗半上金镂帱,轻罗掩面不遮羞。
青绮帏中坐相忆,红鸾镜里见愁色。
檐花照月莺对栖,空将可怜暗中啼。
何处期郎游,小苑花台间。
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