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嫩凉生晓,怪今朝湖上,秋风无迹。

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

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

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

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

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

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清晨微凉,令人惊奇的是今天湖面上秋风竟无丝毫痕迹。
古寺的桂花香气飘散在山色之外,令人心碎的是那隐藏在幽深丛林中的金碧辉煌。
突然的暴雨过后,青烟消散,只有孤独的吟唱声回荡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
我把船系在高高的柳树下,夜晚的蝉鸣撕裂了愁闷的寂静。
暂且相约,带着美酒高歌,与鸥鸟为友,共坐于渔矶之石。
想来只有荷花能理解我的心意,仍绽放着红花留住游人。
远处的楼阁在朦胧中若隐若现,管弦乐声清脆湿润,被盈盈的水面阻隔。
不如就此停留,欣赏这明亮如千尺月光的夜晚。

注释

嫩凉:清晨的微凉。
晓:早晨。
湖上:湖边。
秋风无迹:秋风悄无声息。
古寺:古老的寺庙。
肠断:心碎。
骤雨:急雨。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蝉嘶:蝉鸣。
携酒:带着酒。
鸥相好:与鸥鸟为友。
藕花:荷花。
红芳:红花。
楼阁空濛:楼阁在雾气中模糊不清。
管弦:音乐。
盈盈:清澈的样子。
月悬良夜:明亮的月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上的静谧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嫩凉生晓,怪今朝湖上,秋风无迹。" 这几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表达了一个清晨醒来,感到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凉意,对于湖上的秋风似乎有些许惊讶,因为它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 这里描述了古老庙宇中的桂花香气与远处山色的融合,以及对那深邃、幽静而又带有金碧光泽的丛林感到心绪缭乱。

"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 突然间降临的小雨并没有带走任何迷雾,只留下了独自在苔石小径上低声歌唱的蝉虫。

"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这里描绘了一幅系着船只的高柳树旁,晚来的蝉鸣声中带有一种哀伤和寂静。

接着的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 表达了与友人携酒高声歌唱,与水鸟为伴,在渔家石上各自占座的场景。诗中通过藕花来比喻,只有它能理解作者的心意,同时也表明尽管花已经凋落,但依然留着它们以迎接客人。

最后,"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描述了楼阁之间的空气弥漫着细微的水汽,乐器的声音清脆而悦耳。一条河流波光粼粼地隔开了两岸,这里并不建议长久停留,因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明月悬挂,如同千尺的丝缕。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湖上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古寺、桂香、高柳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收录诗词(45)

张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有词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等

  • 字:宗瑞
  • 号:矛东仙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相关古诗词

画娥眉/忆王孙.寓豆叶黄

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

晓起梳头对玉台。照香腮。羞睹惊鸿瘦影回。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钓船笛/好事近.寓好事近

载酒岳阳楼,秋入洞庭深碧。

极目水天无际,正白蘋风急。

月明不见宿鸥惊,醉把玉阑拍。

谁解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临江仙.望庐山

迢递关山身历遍,烟霞胜处曾游。

九江江畔系孤舟。匡庐如画里,南望插天浮。

瀑布香炉齐五老,层层爽气陵秋。

何须魂梦觅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俦。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寄西镛黄大闻

忆昔风流秋社里,几人冰雪襟期。

凉风吹散梦参差。寒灯多少恨,长笛不堪吹。

别去化龙潭上水,东来不寄相思。

白鸥应笑太忘机。沙头重载酒,休负桂花枝。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