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
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
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
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知过的《题国清寺》,描绘了诗人游览天台寺的景象和感受。诗中“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好奇与赞赏之情,认为它在众多寺院中颇为独特。
接下来的“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其中“十里远排”的“远排”形容树木或建筑的整齐有序,而“清荫”则是指清爽宜人的树荫。紧接着,“五峰如按画图窥”中,诗人将眼前的山峦比喻成画中之景,由此可见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艺术化表达。
“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寺庙历史的追溯和感慨。其中,“隋初”指的是隋朝时期,而“高僧传”则暗示了当时寺庙中有德高望重的僧侣。“火后都亡过客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遗产在战乱中毁灭的哀叹。
最后,“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则是诗人表达自己重游此地,对寺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重到”意味着再次到访,而“定知非远约”则表示诗人认为对这座寺庙的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游历。紧接着,“岸巾高处立多时”中,诗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站在高处,长时间地凝望着寺院和周围景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不详
闽川景物清宜画,萧寺楼台丽欲浮。
汉兴文艺推儒首,谏议才能□□师。
更向谢岩镌丽句,清风千古照江湄。
翠屏千叠水潺潺,一簇青鸳杳霭间。
惜是晚年逢此境,悔将前眼看他山。
瀑飞萝磴终难画,龙蛰岩云秪暂闲。
薄宦劳人无计住,可嗟归去又尘寰。
两山嵚处一泉飞,飞到亭前聚作池。
砌下蛟龙盘未起,席间环佩响无时。
翩翻翠羽青霞色,偃亚芳丛碧玉姿。
却羡老僧饶岁腊,不知天上有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