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赠刘矮跛相士(其一)》。诗中蕴含深邃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品德以及个人的选择与坚持的看法。
“鍊石为形,铿金为音。”开篇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金属之声,强调了外在形式(形)与内在声音(音)的重要性。这里,“形”代表外表,而“音”则象征着内心的声音或品质。
接着,“世方好圆,痴守方心。”表达了一种对周围人追求完美、圆滑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自己坚持个性和原则不随波逐流的心态。这里,“圆”暗指世俗中人们追求的圆滑与适应,而“方心”则是坚守自己的直率与真诚。
“阴阳絪缊,人一气质。”两句强调了宇宙间阴阳相生的道理,以及人类本质上的一致性。这里,“阴阳”象征着自然界的对立统一,而“人一气质”则表明每个人都是由同一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善恶之微,證于声色。”这两句诗指出人的善良与邪恶往往从细微处可辨识,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声)和外貌表现(色)中可以看出其品行。
“意所欲发,虽吾不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的真实感受即便自己也未必能完全理解的谦逊态度。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性洞察,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彼美子刘,洞其先几。”这里,“彼美子刘”可能是指被赠诗之人的名字或称呼,而“洞其先几”则是在赞扬对方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和先机。
接下来的“肮脏难合,今世道病。”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与人心不古的情形。这里,“肮脏”指的是内在的品德或真实,而“难合”则表明这些美好的品质在现世难以得到融合和认同。
“如子所言,生禀已定。”这一句通过强调天赋的秉性(生禀)已经确定,来肯定前述对人物品德的评价,同时也暗示了每个人都有其固有的命运与天分。
“戆夫勇士,往往一偏。”这里,“戆夫”指的是普通的人,而“勇士”则是那些具有特殊勇气或才干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即便是勇士,也往往有其局限性和偏见。
紧接着的“以视妾妇,岂不犹贤。”这两句诗通过比较普通女子(妾妇)来表达,即便是在平凡中也能展现出类似于勇士那般的美德。
“洪范得三,二曰刚克。”此处,“洪范”可能是指一种宇宙法则或者哲学原理,而“得三”、“二曰刚克”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法则有其深刻理解,并特别强调了其中的第二条原则——刚克,即刚毅和克制。
“会其归其,好是正直。”这两句通过强调事物返回到它本源(会其归其)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对正直品质的赞美与推崇。
最后,“学问工夫,气质用微。”诗人通过提倡学习和探索(学问)以及工匠技艺上的精进(工夫),强调了在这些过程中对于细腻感知(气质)和微妙运用的重要性。
“汝能观形,安知其馀。”这里,“汝能”是对被赠诗人能力的肯定,而“观形”、“安知其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对方能够观察外在形式并从中洞悉其余蕴含的赞赏。
“子术已定,吾情已成。”这一句通过确认对方的技艺或学问已经确立,同时也表明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吾情)亦已形成。
结尾,“子执子术,吾安吾情。”这里,“子执子术”是对被赠诗人坚持其技艺与学问的肯定,而“吾安吾情”则表达了诗人在确认对方立场之后自己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真我与品德的高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