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湖竹枝词(其二)

红尘万丈长安途,碧波三日宫亭湖。

驿路连天水到海,若比相思一寸无。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与西湖两地的景致与情感,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与故乡、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句“红尘万丈长安途”,以“红尘”形容长安的繁华与喧嚣,用“万丈”夸张地表现了距离之远,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感慨。“万丈”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也暗喻了心灵上的隔阂与追求。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而“红尘”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诱惑。

次句“碧波三日宫亭湖”,转而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西湖,作为江南的代表,以其秀美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碧波”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湖面的清澈与广阔,“三日”则可能寓意时间的长久,强调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长时间欣赏与沉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驿路连天水到海”,将视线从西湖转向更广阔的天地,通过“驿路”与“水到海”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精神。这里的“驿路”不仅指实际的交通道路,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追求,而“水到海”则寓意着目标的遥远与不可知,体现了诗人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勇气与决心。

最后一句“若比相思一寸无”,将情感的表达推向高潮。诗人将对远方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相思之情如同一寸长,虽短却深,难以割舍。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远方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与西湖的对比描绘,以及对人生旅途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情感世界。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蕴含着对生活、对理想、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

徐哲(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旷达,才气过人。以茂才荐,授峡州路长杨县教谕,不就。有《齐东野语集》

  • 字:延徽
  • 籍贯:莱阳

相关古诗词

和西湖竹枝词(其三)

尽说西湖好莫愁,不知天上有牵牛。

剩拚万斛胭脂水,泻向银河一色秋。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

西湖竹枝词(其二)

不爱郎君紫绮裘,不爱郎君珊瑚钩。

永求同生愿同死,化作莲花长并头。

形式: 词牌: 竹枝

宗远先生复入虚白斋余喜承教有日因成短歌一章

竹林先生陈夫子,白发鬖鬖垂两耳。

著书眼似秋月明,为文思入青冥里。

近来学得神仙术,欲向山中餐石髓。

世间自有仙人居,何必蓬莱三万里。

先生一去竟莫回,我尝劝之留不止。

如何擘破山中云,却被茅君强招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和西湖竹枝词

郎马青骢新凿蹄,临行更赠锦障泥。

劝郎莫系苏堤柳,好踏新沙宰相堤。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