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获诣芳园窃见新栽丛竹萧然可爱不能无诗辄献五章望垂台顾(其三)

疏篱簇簇湘江畔,翠美森森淇水边。

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

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

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稀疏的篱笆环绕湘江岸,淇水边翠绿繁茂一片。
哪比得过移植到深深的庭院,如同画卷挂在后堂前。
洁白如玉的竹笛恐怕会惋惜被裁,冰冷的铁锹可能会惊断马鞭。
若非深情之人谁能理解这爱意,亲手栽种并吟诗灌溉新泉边。

注释

疏篱:稀疏的篱笆。
簇簇:密集的样子。
湘江:长江支流,湖南省的名河。
淇水:古代河流,源自河南省。
深院:庭院深处。
画向:如同画卷展示。
粉筠:指白竹或白玉般的竹子。
龙笛: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
霜锸:霜雪覆盖的铁锹。
马鞭:马的缰绳,这里比喻工具。
多情:深情或有情感的人。
新泉:新开凿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湘江畔和淇水边疏篱与森林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疏篱簇簇”、“翠美森森”等用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物,还传达了一种生长旺盛的生命力。

在诗的中间部分,“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庭园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争似”和“真同”强调了这种追求不仅是外在的欣赏,更是一种内心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则通过对竹子和冰冷天气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这里的“粉筠”和“霜锸”形象生动,既展示了诗人的细腻笔触,也揭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生灵情感。

最后两句“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美好的珍惜。诗人通过自问,强调了对生活中每一份美好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珍视。这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生活和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景物的观察,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对生活中点滴美好都能给予深刻体会的态度。

收录诗词(90)

李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那日获诣芳园窃见新栽丛竹萧然可爱不能无诗辄献五章望垂台顾(其四)

节节皆匀叶叶疏,相门翻似子猷居。

狂根或带移时土,红草应劳种后锄。

醒酒韵寒初惬意,出墙梢健已凌虚。

不须更用他泉溉,霖雨才收必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依韵奉和来篇

红尘赤日欲相燃,赖向蓬丘少事牵。

明月动摇纨扇室,乱云重叠火□天。

幽屏看雪思寒景,小簟横风恋画眠。

安得心源凉似水,虎溪遥羡老僧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依韵奉和来篇

闲书闲画满芸香,卧读行看固是常。

天为苦吟终借□,帝怜多病不教忙。

泥封法酝醅犹嫩,茶煮颁冰味更长。

一榻清风兼好献,可能来此就侬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小园独坐偶赋所怀

歌舞林亭不外求,朝回多著道衣游。

蔷薇点缀勾栏好,薜荔攀缘怪石幽。

泥浸落花红片湿,鸟啼深树绿阴稠。

春风去便还经岁,莫负芳菲醉即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