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同云收尽日曈曈,晓霁分明见九宫。
百里远排银笔架,半峰高叠玉屏风。
螺鬟矗矗深藏翠,石剑棱棱欲露锋。
纵使丹青施妙手,难将写入画图中。
这首宋朝章鉴的《杭山八景(其八)九宫霁雪》描绘了雨后初晴时杭山的壮观景象。首句"同云收尽日曈曈",形象地写出乌云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显得格外明亮。"晓霁分明见九宫",点明此时是早晨,霁雪后的山景清晰可见,仿佛九个宫殿错落有致。
接下来的两句"百里远排银笔架,半峰高叠玉屏风",运用比喻,将连绵的山峦比作排列整齐的银色笔架,而半山腰的峰峦则如玉质屏风,层次分明,美不胜收。"螺鬟矗矗深藏翠",以螺髻状的山峰比喻,描绘出山峰的秀美和青翠;"石剑棱棱欲露锋",则以锐利的剑锋形容山石的峻峭,富有力度。
最后,诗人感慨"纵使丹青施妙手,难将写入画图中",意思是即使技艺高超的画家也无法完美地将眼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色描绘出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惊叹。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九宫霁雪的独特韵味。
不详
琼叶半开童女颊,蕨芽初长小儿拳。
山中云雨虽无味,何似山河走暮烟。
一池春水应江潮,中起沙鸥数尺高。
谁谓风云远朝市,乱山深处亦波涛。
欲为龙池游,束装戒蓐食。
鸡鸣天未曙,呼儿重蜡屐。
潆洄溯寒溪,确荦疲乱石。
迢迢万丈岭,宛转苍龙脊。
山高吐朝气,恍不辨咫尺。
俯听雷雨声,仰逐猿猱迹。
委蛇度花坞,绿净草可席。
喜如出笼槛,身轻飞鸟掷。
不辞双足茧,远探蛟龙窟。
传闻此山巅,旧有沧海色。
迩来三十年,潭湫变枯荻。
至今应江潮,尚浮鸥鹭集。
至理竟未解,对之空太息。
不如西湖游,挥篙泛瑶碧。
秀色团团如栲栳,孤高端可压群山。
藏云蓄雨无踪迹,怨鹤啼猿自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