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独夜

无限少年非我伴,可怜清夜与谁同。

欢娱牢落中心少,亲故凋零四面空。

红叶树飘风起后,白须人立月明中。

前头更有萧条物,老菊衰兰三两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无数少年已不再陪伴我,可惜在宁静的夜晚能与谁一同。
欢乐寥落心中少有,亲朋好友纷纷离世,四周一片空荡。
秋风吹起,红叶飘落,月色中孤独的白发人独立。
前方更显凄凉,只有几丛衰老的菊花和残败的兰花相伴。

注释

无限:无边无际,形容很多。
少年:青年时期的人。
非我伴:不再是我的同伴。
可怜:可惜。
清夜:宁静的夜晚。
欢娱:快乐,娱乐。
牢落:稀疏,冷落。
亲故:亲戚朋友。
凋零:死亡,凋谢。
四面空:四周空旷无人。
红叶树:秋天红叶满树的树。
白须人:白发老人。
月明中:明亮的月光下。
萧条:凄凉,冷清。
物:事物,这里指景物。
老菊:老去的菊花。
衰兰:枯萎的兰花。
三两丛:稀疏的几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独自感受着秋天的寂寞与孤独。开篇“无限少年非我伴”,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旧友的怀念,点出诗人现在的孤单状态。“可怜清夜与谁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到诗人的深切哀愁。

接着,“欢娱牢落中心少,亲故凋零四面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快乐时光的怀念。欢乐时光已成过去,而亲朋好友却如秋叶般散去,周围变得空荡。

“红叶树飘风起后,白须人立月明中”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景象:秋风之后,满树的红叶随风飘落,而诗人的白发在清澈的月光下显得分外醒目。这两句通过鲜明的画面和对比的手法,强化了诗人年老与孤独的感觉。

最后,“前头更有萧条物,老菊衰兰三两丛”表达了一种无尽的哀愁。这里的“萧条物”可能指的是其他让人感到凄凉的事情,而“老菊衰兰三两丛”则是诗人对自然界中残存的生命之美的一种感慨,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反复,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秋夜寂寞氛围。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了对青春逝去、友情凋零以及个人的孤独与苍老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松下琴赠客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

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

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松斋偶兴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武丘寺路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