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春前得雪(其三)

冻云排阵拥山椒,待伴还应不肯消。

皎月冰壶千顷夜,冷烟茅屋几家朝。

梅枝堆亚难寻萼,萱草侵凌不辨苗。

残甲败鳞随处是,被谁敲折玉龙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冷冻的云层排列成阵,环绕着山椒,似乎等待同伴,却不愿消散。
明亮如冰壶的月亮照亮了广阔的夜晚,冷烟缭绕在几户茅屋之上,清晨来临。
梅花枝头堆积,难以找到完整的花萼,萱草杂乱生长,难以分辨幼苗。
战场上残破的甲胄和鱼鳞般的败叶随处可见,是谁在敲击那仿佛玉龙的树枝?

注释

冻云:冰冷的云层。
拥:环绕。
山椒:山上的花椒树。
待伴:等待同伴。
消:消散。
皎月:明亮的月亮。
冰壶:比喻月亮的清澈明亮。
千顷夜:广阔的夜晚。
冷烟:寒冷的炊烟。
茅屋:简陋的房屋。
梅枝堆亚:梅花枝头堆积。
萼:花萼。
萱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象征母亲。
苗:幼苗。
残甲败鳞:残破的甲胄和鱼鳞状的败叶。
玉龙:形容树枝的美称。
腰:这里指树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特定季节中的感受和内心世界。

"冻云排阵拥山椒,待伴还应不肯消。"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冰冷的云朵如同阵列一般聚集在山椒之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那山椒依然坚守,不愿意消散。这既是对雪后景色的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内心对于某种事物或情感的不舍和期待。

"皎月冰壶千顷夜,冷烟茅屋几家朝。" 这两句则通过皎洁的月光与冰凉的夜晚,以及茅屋中的冷烟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绪。千顷的夜晚让人感到时间的漫长,几家的晨曦则暗示着生活的继续和希望。

"梅枝堆亚难寻萼,萱草侵凌不辨苗。" 这两句诗转向具体景物的描写,梅花因雪而难以寻觅其花萼,而萱草则被积雪所掩盖,以至于无法区分其嫩苗。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也可能暗含了对某些事物或情感难以辨识的无奈。

"残甲败鳞随处是, 被谁敲折玉龙腰。" 最后两句诗则转向一个具体而又富有象征意义的景象——残存的甲壳和断裂的龙形饰物。这不仅是对雪后景色的描绘,也可能隐喻着某种权力或美好事物的毁灭,"玉龙腰"更增添了一份艳丽而又脆弱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舍、期待以及面对现实毁灭时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75)

尤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季长,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 字:延之
  • 号:遂初居士
  • 生卒年:mào)(1127年—1202年

相关古诗词

甲午春前得雪(其二)

飞英回旋逐风飘,爽气令人意欲消。

荏苒流年春送腊,殷勤密雪暮连朝。

冬回庾岭花无数,烟煖蓝田玉有苗。

一饱自今真可望,更看南亩麦齐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刘屯田墓壮节亭

西涧当年卜考槃,便于神武挂衣冠。

后生无复知前辈,故老犹能说长官。

三尺荒坟埋玉冷,百年壮节倚天寒。

表章赖有群贤力,谁把生刍奠酒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尹朋梅花

江北江南天未春,阳和先已到孤根。

斜枝冷落溪头路,瘦影扶疏竹外村。

水部未妨时遣兴,玉妃谁复与招魂。

天寒好伴罗浮醉,明月清风许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渭叟蜡梅

快泻鹅黄若下春,要将香色斗清珍。

蜡丸暗拆东君信,栀貌宁欺我辈人。

光价未输何逊早,诗篇重见豫章新。

浑金璞玉争多少,要与江梅作近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