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坐寒窗望稿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
这首诗《悼亡(其一)》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独坐寒窗望稿砧”,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背影在寒冷的窗前凝视着砧板,暗示了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寂寥与沉重。这里的“稿砧”常用来比喻妻子,暗含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宜言偕老记初心”,表达了主人公对与爱人共度一生的美好愿望和对最初承诺的铭记。这句诗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的感慨。
“谁知游子天涯别”,点明了主人公作为“游子”的身份,与爱人分别后,各自在天涯海角,相隔遥远。这一句充满了无奈与悲凉,暗示了两人因各种原因无法相聚的痛苦。
“一任闺芜日夜深”,以“闺芜”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哀伤与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加深。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情感具象化为可以生长、蔓延的事物,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顾炎武以其独特的文笔,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悼亡诗的独特魅力。
不详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
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
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邱时。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
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