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其一)

万镫无复艳端门,一簇星毬里域春。

羌调悲酸吹笛社,村声祥瑞卖饧人。

鬼神亦要民心乐,山谷聊舒世态颦。

最好今宵天上月,安知时事有陈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昔日繁华不再见,星罗棋布春意浓。
羌笛声中透哀伤,村中卖糖人笑语融。
神灵祈求人心欢,山川间暂忘世间愁。
今夜月色最宜人,谁知世间又有新旧更迭。

注释

万镫:昔日繁盛景象。
艳端门:昔日繁华之都。
星毬:星星点点。
域春:春天的景色。
羌调:羌族的音乐。
悲酸:悲伤凄凉。
笛社:吹笛的社团。
村声:乡村的声音。
祥瑞:吉祥的预兆。
卖饧人:卖糖的人。
鬼神:神灵。
民心乐:百姓的快乐。
聊舒:暂且舒缓。
世态颦:人间的忧虑。
天上月:明亮的月亮。
时事:世事变迁。
陈新:旧事物的新发展。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夜晚灯笼不再繁华,取而代之的是星点般的灯笼在春天的城池中闪烁。诗人通过“羌调悲酸吹笛社”表达了民间生活中的哀愁与喜庆交织,笛声凄凉,反映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接着,“村声祥瑞卖饧人”则以卖糖人的吆喝声带来一丝祥瑞的气息,象征着朴素的民间风俗。

诗人认为,即使在这样的时刻,鬼神也希望人间能有快乐,山谷间的景象也反映出世间百态。他期待今夜的月亮能带来新的希望,暗示着时代变迁,未来或许有新的事物出现。“安知时事有陈新”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期待和对社会变革的微妙暗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灯笼为引,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多元面貌,既有底层民众的生活写照,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和反思。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董声可重五

人事俄随世事殊,尚存榴艾伴嘻吁。

怀沙到处哀新鬼,瑞市何时见醉夫。

荣赐休思当暑葛,早衰空感望秋蒲。

辟兵禁恶□儿戏,无计能逃急急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赋南山广莫轩

洗眼来看广莫诗,烟霏空翠雨微微。

四平地上一山起,独拄天南群望归。

乔木不随兵燄动,好云时入寺门飞。

乾坤浩荡难言处,猛拍阑干阁口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龄叟

儒酸自是分当穷,老退非干势不容。

并日莫留馋半菽,馀生休说寿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脚底兢兢坎险重。

惟有灵山老吟友,暗中心事两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韵龄叟见寄

方外好交情,诗筒出醉屏。

清能濯骄暑,光欲掩常星。

自愧薄榆景,有生真草亭。

多年祇多感,岌岌旧门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