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假山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假山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假山在月光、清风、悬崖、白露、苍烟等自然环境中的独特魅力。

首句“玉峰高爱搀天碧”,以“玉峰”形容假山的高耸入云,与天空的碧蓝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过眼云关无处觅”,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假山的独特与难以捕捉,仿佛是云雾缭绕的仙境。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进一步描绘了假山的轮廓与细节,展现出其立体感和动态之美。接着,“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通过月光与清风的渲染,使假山显得更加静谧而富有生机。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假山的险峻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随后,“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通过天气的变化,进一步烘托了假山的孤寂与宁静。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认为万物皆有其真谛,而真正的观察者能够洞察其中的奥秘。接下来,“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诗人对这种多样性的欣赏与敬畏。

最后,“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表达了诗人愿意深入探索自然世界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诗的结尾,“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也暗示了诗歌创作与自然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假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智衲草书

人爱老张书已颠,我知醉素心通天。

笔锋卷起三峡水,墨色染遍万壑泉。

兴来飒飒吼风雨,落纸往往翻云烟。

怒蛟狂虺忽惊走,满手黑电争回旋。

人间一日醉梦觉,物外万态涵无边。

使人壮观不知已,脱身直恐凌飞仙。

弃笔为山傥无苦,洗墨成池何足数。

其来精绝自凝神,不在公孙浑脱舞。

形式: 古风

某顿首今日去国之官谨成拙诗上献相公汲公钧席下执某顿首上

百尺青琅玕,浸以万丈澜。

我欲撷柯梗,一蠡酌知难。

屡亦为世有,岂不诘其端。

嶷嶷吕汲公,捧日当碧天。

简直抱一气,代理夫何言。

有志隆宋业,无心崇党偏。

透璞辨珉玉,披蓁刈兰荪。

腐儒自束发,口诵六艺言。

治乱甚白著,用舍岂一贤。

明时贵知用,自古迟暮年。

敢陈必尧舜,况时值娲轩。

岂徒琢空文,文奸笼群顽。

汩没俗眼顺,妒嫉儿女谖。

窃取为利路,死弃等草菅。

朝哦不求和,暮吟不揭竿。

不叹岁不与,惟恐枉所存。

愿披向龟鉴,大叫出肺肝。

精诚露皎皎,洞彻金石坚。

康济有次第,沿革自贯穿。

删除救灾法,下民不弃田。

剔抉经费壅,源源如流泉。

思豫近习隙,不紊出纳专。

正姓以明本,捐赏以运边。

改弊贵无迹,移风当有筌。

窃邑饱妻子,封豕所并肩。

法令若薪束,不息不敢剸。

亦不叹折腰,所叹志不宣。

时乎恍易失,发白怅刚悁。

迟迟竟去国,浼浼临长川。

此志苟不遂,江湖终浩然。

形式: 古风

登米老庵呈天启学士

我居为江山,亦不为像法。

劫火色相空,未觉眼界乏。

屹然留西庵,使我老境惬。

卫公精爽在,千古对岌嶪。

公来不可作,登临浩相接。

形式: 古风

寄题薛绍彭新收钱氏子敬帖

萧李騃子弟,不收慰问帖。

妙迹固通神,水火土更劫。

所存慰问者,班班在箱笈。

使恶乃神护,不然无寸札。

自此趣画相,后人眼徒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