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朱应登的《哀谷亭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百姓生活的画面。首句“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暗示了战事紧急,敌军逼近,连传令者都穿着标志性的红色头巾,匆匆过河。次句“苍茫连夜遁,不暇恋春衣”写出了人们在恐慌中不分昼夜地逃离,连换季的衣服都来不及收拾。
“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楼阁如今成为废墟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人间惨剧的深深悲痛。这里的“阳和”本指温暖的春天,但在这里却与“杀机”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和平被破坏的残酷现实。
最后一句“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进一步展现了战争的无情,一个邻居女子刚刚从敌占区逃回,她的遭遇让人触目惊心,也反映出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动荡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罪恶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