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元年丁酉岁六月大雨前所未见父老云百八十年无此水矣仲退赋长句纪事次韵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瀰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大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暴雨带来的惊人景象和对社会的影响。开篇“曾将太乙推主客”,运用神话典故,暗示自然界的巨大威力。接着“不眠坐数莲花滴”则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关注。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即使在个人衰老之时,仍心系国家安危。接下来,“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描绘了暴雨导致的地理变化,平地变江河,景象异常。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强调了这场雨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借用神话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进一步描绘了暴雨的猛烈,以及它对自然界的冲击。而“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瀰漫不计尺”则形象地展示了暴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甚至让鱼儿与人类混居,楼台淹没,难以计量。

最后,“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回顾历史,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差异,苏公堤的消失象征着文明的变迁。诗人“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积极应对灾难的赞赏,并期待神灵或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来解决困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通过引用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次景文听松风韵

万壑苍烟深闭阁,此客入山童放鹤。

天球琬琰一代珍,合止笙镛九成乐。

胸怀正自小沧溟,风骨端宜寘岩壑。

三年乌帽垫京尘,至今梦里喧车铎。

渴来醉卧白云根,饱听松风中夜作。

空中起用一何奇,声外生闻本无著。

閒情空自贞白痴,雅罚何妨半山谑。

知君此兴复不浅,安得松间相倚薄。

君山吟啸早归来,蛟鳄纵横风水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夏五门外小池白莲盛开有一茎双花岿然出于群花之上赋长句志之

方塘风露清泠泠,万荷嶷立森高青。

群花迎日各有态,一茎出水初亭亭。

双苞并蒂发天巧,雕饰尽去殊瞻听。

风标自是绝尘土,道气直欲凌青冥。

恍然两仙来帝庭,翠云绿雾浮辎軿。

飘飘羽服共萧散,隐隐水佩争珑玲。

同舆鄙笑岳及湛,专城彷佛石与丁。

看花何啻日千转,属辞含意行且停。

涪翁食莲寄深感,如此妙质谁当铭。

我歌此诗百其聆,一洗千古脂粉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己亥二月仲退寄桃花雪倡和诗卷次韵

天公笑子成诗颠,雕琢肝肾穷岁年。

桃自成蹊天何言,桃开雪落无媸妍。

我呼斗酒看花饮,酒酣停杯为问天。

正色苍苍以意对,痴人说梦真可怜。

阴阳迭运有饶乏,化机妙斡存经权。

茫茫下土汩声色,九河翻倒不足湔。

偶然相值等戏剧,过眼变灭如飞烟。

炎天梅蕊发冷趣,冬月齑韭誇宾筵。

天时人事古如此,水陆何必病车船。

萼华阿母在何许,若事狡狯奚其仙。

莫将幻语骇聋俗,东风有恨应难传。

还君此卷三叹息,坐看绿色归平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刘东仲所藏长江图

谁将剡素尺有咫,万里屈盘归笔底。

江天漠漠水云宽,楼堞微茫烟树里。

岷山滥觞东入海,自古兴亡难尽纪。

诗人莫作画图看,中有英雄泪如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