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潮

钱塘形胜古莫比,曲江名从枚乘起。

一日秋潮两度来,满城人住江声里。

吾家恰在吴山旁,楼高遥见江云黄。

夜永镫昏群籁寂,耳边忽觉来洋洋。

初如春雷乍起蛰,殷殷填填声未集。

旋疑铁骑金戈奔,荡摇地轴翻云根。

冯夷击鼓浩呼汹,想见一气浮乾坤。

近闻海上烽烟逼,楼船风闪旌旗色。

武备虽修盗未平,出没波涛颇难测。

安得壮士缚长鲸,灌燧销锋静不惊。

老夫作罢河清颂,高枕江村听此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彭的《秋夜闻潮》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和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动荡交织。首句“钱塘形胜古莫比,曲江名从枚乘起”赞美了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名声。接下来,诗人通过“一日秋潮两度来,满城人住江声里”展现了潮水的壮观和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诗人以自家楼阁为视角,“楼高遥见江云黄”,夜晚寂静时分,潮声尤为清晰,“夜永镫昏群籁寂,耳边忽觉来洋洋”。他将潮声比喻为春雷乍起,声音由弱渐强,仿佛铁骑金戈奔腾,天地为之震动。“冯夷击鼓浩呼汹,想见一气浮乾坤”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力量和气势。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时代的忧虑,“近闻海上烽烟逼,楼船风闪旌旗色”,暗示着战事的紧张。尽管军事准备充足,但盗贼仍难以平定,潮水的出没如同隐喻世事的动荡。“安得壮士缚长鲸,灌燧销锋静不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平定乱世的期盼。

最后,诗人以“老夫作罢河清颂,高枕江村听此声”收尾,表明自己愿在江边静观时局,享受潮声带来的安宁,尽管内心忧虑,但仍保持一份超然的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感知。

收录诗词(1)

朱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青湖。岁贡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不就。家素贫,著书不辍。熟悉杭州掌故,并以诗名于江浙间。有《南宋古迹考》、《吴山遗事诗》、《西湖遗事诗》、《抱山堂诗集》等

  • 字:亦篯
  • 籍贯:浙江钱塘
  • 生卒年:1731—1803

相关古诗词

黄仲则景仁自太平来新安留试院月余将有武陵之行诗以赠别

忆昔相逢岁在丑,五载天涯惜分手。

如何复此客中别,小住匆匆未为久。

君家旧在东海东,君才矫矫如游龙。

独怜孤贫亦如我,打包行脚身飘蓬。

飘蓬一去知何处,风雨西泠梦中路。

锦囊收尽好山川,邮筒定有惊人句。

少陵已往谪仙死,后之作者竟谁是。

韩门张李苏秦黄,同学故人望吾子。

我辈行藏不可常,侧身东望天海长。

那堪去住同为客,辜负桑榆爱日光。

形式: 古风

城南观荷

幽意每不惬,独行谢朋俦。

今朝暑未退,且作城南游。

城南古胜地,漫漫隐林丘。

下有采莲人,莲花过人头。

水涨一痕碧,香浮数顷秋。

参差互相望,衍漾分平畴。

好风穆然至,解袂临清流。

即此得间旷,终日忘淹留。

高兴会有尽,飞光忽我遒。

暝色送归棹,明月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晦夜荷塘小泛宿杨氏水庄

宿鸟定烟林,幽人还独往。

云昏潭影见,潮静秋空响。

芳酒引荷筒,高歌击兰桨。

不知凉露重,第爱香飙爽。

渔庄认火归,苔磴缘云上。

万象方沈冥,孤怀倍虚朗。

神清无凡梦,地寂多远想。

何处识元音,风林入心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坡头甸暮行

绝岭高无极,林昏尚独攀。

乱云孤客路,落日故州山。

古道谁庐旅,荒亭少抱关。

蛮音殊不辨,远火翠微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