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其一)

人生忧患始于名,旦喜无闻过此生。

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人生的忧虑源自于名声,如果能一生不被批评声包围那该多好。
然而我却在年轻时沉溺于饮酒,既未能完成学业,又未能练就武艺。

注释

人生:指人的生活和经历。
忧患:忧虑、困扰。
始于:开始于。
名:名声、名誉。
旦:如果,一旦。
喜:欢喜,此处指希望。
无闻:无声无息,不被提及。
过此生:度过这一生。
却:转折,然而。
少年:青年时期。
耽:沉溺,过度。
酒力:饮酒的能力,此处指沉迷于饮酒。
读书:学习文化知识。
学剑:习武,学习剑术。
两无成:两者都没有成就。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感慨。首句"人生忧患始于名",揭示了人们常常因为追求名声而陷入忧虑和困扰,暗示了名利场上的纷扰与痛苦。接着的"旦喜无闻过此生",则流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希望过一种默默无闻、平静度日的生活。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放弃青春的热情,"却得少年耽酒力",透露出他在少年时期曾沉溺于饮酒,可能是借酒消愁或寻求片刻的放纵。但这种行为并未带来实质的成就,"读书学剑两无成",意味着他在学术和武艺上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既有对名利的厌倦,也有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未能在重要领域有所建树的遗憾。辛弃疾以这样的方式展现了他复杂而深沉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宿驿(其一)

他乡异县老何堪,短发萧萧不胜簪。

旋买一樽持自贺,病身安稳到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移竹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一)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二)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