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三)

绿阴团里和吟声,幽事相关雨未晴。

莫把越秦分异见,要知李杜是同盟。

提壶沽酒墙头报,布谷催耕屋背鸣。

满目云山犹好在,何时鸡黍荐藜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绿荫丛中回荡着吟诵声,雨后的幽静与诗事相连。
不要只看到秦越之间的差异,要知道李白杜甫曾是诗歌的伙伴。
提着酒壶买酒的人在墙头通报,布谷鸟在屋后催促农耕。
满眼的山川依旧美好,何时能邀请好友共享粗茶淡饭。

注释

绿阴:浓密的树荫。
和吟声:和谐的吟诵声。
越秦:古代两个地域名,这里泛指不同地区。
李杜:李白和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提壶:古代盛酒的器皿。
鸡黍:农家简朴的饭菜,鸡和小米。
藜羹:用藜菜做的汤,代指粗食。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绿阴团里和吟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浓密的树荫下吟诗作对,声音和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次句“幽事相关雨未晴”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湿润和静谧,连绵的雨水似乎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第三句“莫把越秦分异见”表达了诗人对于地域差异的超越,暗示朋友之间不应因地域不同而产生隔阂,强调了友情的广泛和包容。第四句“要知李杜是同盟”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典故,表明他们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作为文学巨匠的精神是相通的,借此鼓励朋友共同追求诗歌的高雅境界。

第五、六句“提壶沽酒墙头报,布谷催耕屋背鸣”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如买酒的热闹场景和布谷鸟的啼鸣,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生机,也寓含着时光流转和农事活动的节奏。

最后一句“满目云山犹好在,何时鸡黍荐藜羹”以自然景色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相聚共享粗茶淡饭的美好期待,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寄意,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二)

剪烛西窗听雨声,晓天又弄半阴晴。

黄金坞里知无分,紫翠楼前忍负盟。

君有砖花占日影,我惭瓦釜答雷鸣。

今朝茹素无清供,喜得邻分玉版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落花

红紫秾时雨未晴,每将春事叹浮生。

谁怜绣地愁如织,我欲笺天诉不平。

半点苍苔犹有迹,一分流水去无情。

东君更作风光主,蝶粉蜂黄莫浪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玳瑁鱼

海灵如许巧,龟贝点成纹。

背负十三卦,旁分四六文。

壳中藏勺水,身后管梳云。

贵介诸公蜕,何因得似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集芳园

园丁严锁钥,不许俗人看。

梅落黄金弹,荷开碧玉盘。

小舟维柳外,青磬出林端。

猿鹤不相识,行吟独倚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