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夜坐》,是清代诗人华炳泰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首联“检点奚囊少鹔鹴,清宵何处问台浆”以“奚囊”和“鹔鹴”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的贫困处境,同时“清宵”和“问台浆”则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寂静与寻求慰藉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设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渴望。
颔联“天于我辈宁无意,节近残冬倍可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质疑上天是否忽略了像他这样的人,而临近岁末的寒冷更增添了内心的伤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天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颈联“对此严寒梅几点,照人无寐月他乡”转而描写自然景象,通过“严寒”、“梅”、“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月光下的异乡,又让人感受到漂泊的孤独。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强化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尾联“谁家漫奏关山曲,若为王孙惹恨长”以疑问的形式收尾,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远方弹奏着思乡的曲调,这是否又让远离家乡的自己更加心生愁绪。这里的“关山曲”和“王孙”都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怀,诗人通过这一问,将自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夜坐》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孤独、忧伤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