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郭棐的《扶胥口偶作》,以“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开篇,将天地之广与庙堂之高相提并论,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观和崇高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两句,通过碑文与自然景象的对比,既赞美了先贤的丰功伟绩,又描绘出雨后春笋般的生机勃勃,寓意深远。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则进一步渲染了场景的壮丽与动态之美,铜鼓之声在云间回荡,金轮(太阳)在天际变换颜色,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气势磅礴的意境。最后,“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感慨与自省,虽有微小贡献,却深感未能完全回报皇恩,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国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个人的道德追求和时代责任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