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三首(其三)

荆山有良玉,韫此璞石中。

玉人雕琢之,始能成圭琮。

良玉岂非宝,亦在雕琢功。

愿言保令誉,黾勉光五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荆山有良玉,韫此璞石中”开篇,巧妙地将“荆山”与“良玉”相联系,隐喻着人才与机遇的关系。璞石象征着未被发现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潜力,而荆山则寓意着提供这种潜力的环境或机会。通过“玉人雕琢之,始能成圭琮”,诗人强调了个人努力和外在条件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精心雕琢,才能将潜在的价值转化为实际的成就。

接下来,“良玉岂非宝,亦在雕琢功”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资源本身,更在于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这里,良玉比喻人才,雕琢则代表教育、培养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类比,诗人提醒人们,真正的宝藏并非是天赋或机遇,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提升所获得的能力和成就。

最后,“愿言保令誉,黾勉光五宗”表达了对受赠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珍惜自己的名誉,勤奋努力,为家族带来荣耀。这里的“五宗”泛指家族或社会群体,强调了个人行为对周围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刻探讨了个人成长、教育与自我实现的主题,鼓励人们不仅要认识到自身价值,更要通过不懈努力将其转化为社会贡献,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家族责任感。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留隐士中美

商飙落庭木,芳岁倏巳周。

感此流序易,恻恻但怀愁。

念我同志友,不得偕宴游。

一居玉堂置,一在炎海陬。

王道今清平,有才赞鸿猷。

谁令抱孤志,坐恋林与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北上

京华文物盛,东南紫气浮。

祥云间甲第,春阳蔼道周。

观国方振缨,弹冠始鸣驺。

皋夔预接武,多士为我俦。

如何舍此去,北上赋远游。

扬帆渡淮水,驱马入青州。

青州非故乡,郁郁久难留。

西望太行巅,南临清济流。

行行日以远,役役安得休。

微官宦况薄,旅邸芳岁遒。

严风被草木,密雪沾衣裘。

迢遥百越地,杳邈炎海陬。

那能计归日,苦道阻且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别弟

离离原上草,岁晚霜霰滋。

与子为兄弟,生世逢乱离。

漂荡各分散,生死安得知。

乐土叹无食,南州叹无衣。

良时幸休明,天路开清夷。

翩翩两鸿鹄,振翼思奋飞。

一留故山树,一望云中涯。

东西各异势,顾影相徘徊。

远道去茫茫,会合未有期。

吞声念同气,泪落不敢挥。

他乡傥言归,庶慰遥相思。

形式: 古风

别邻

谚云骨肉远,不若邻里亲。

往来旦夕念,眷意一何勤。

愿言永相保,不谓远离分。

携壶与挈榼,送我衢路津。

含愁向往轴,酌酒当霜晨。

恋恋疏者厚,依依故情新。

去去归未期,留家犹食贫。

有无通假借,此道古所敦。

无为忘寄托,别语多苦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