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名为《寄琦监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往时济阳晁公子,今日灵岩琦上人”,以“晁公子”与“琦上人”的身份转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与怀念。济阳晁公子,可能指的是一个曾经显赫的人物;而“灵岩琦上人”则是对友人出家为僧后的称呼,体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内心的平静。
接着,“千山不碍一月晓,北树忽见南枝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着哲理意味。千山万水无法遮挡清晨的一轮明月,象征着真理或美好事物的不可阻挡;北树南枝的突然显现,则寓意着生命的奇迹与变化,暗示着即使在看似不可能的条件下,生命也能展现出勃勃生机。
“个中有味渠不识,底处无情公得亲”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其中蕴含的深意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而真正的感情或理解往往来自于内心深处,而非表面的冷漠或无情。
最后,“不知碧眼之面壁,何如魋颜西入秦”两句,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行方式,表达了对友人选择出家为僧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尊重。这里,“碧眼”可能指西方文化或外来者,“面壁”则指佛教中的修行方式之一,而“魋颜”则可能是对友人肤色或种族的描述,暗示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坚持自我、追求精神成长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