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静谧画卷。首句“仙居迢递傍遥岑”以“仙居”开篇,暗示了隐居之所的超凡脱俗与远离尘嚣,而“遥岑”则增添了景致的深远与辽阔。接着,“流水桃花径路深”一句,通过“流水”与“桃花”,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通往隐居之地的道路幽深且充满诗意。
“千顷白云迷远岫”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视线引向远方,白云缭绕,远山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数椽茅屋映疏林”则将焦点收回到居住之所,简朴的茅屋在稀疏的树林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和谐,体现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
“栖迟自得闲中趣,韬晦都忘物外心”两句,直接表达了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无论是对自然的欣赏还是对生活的态度,都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与世无争,只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久客归期殊未卜,展图惆怅不胜吟”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作为“久客”,诗人或许正身处他乡,内心充满了对归家的渴望,但归期未卜,只能在展开画卷时,借由诗文抒发心中的惆怅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