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访僧之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古岸沙崩路已漫,清川流水对潺潺”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象,古旧的河岸因时间流逝而沙石崩塌,道路已被淹没,清澈的河流在阳光下潺潺流淌,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沧桑的氛围。
颔联“人从荒落见残寺,僧带斜阳归故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人在荒凉之地偶遇残破的寺庙,而僧人则在夕阳的余晖中返回熟悉的山林,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颈联“为爱榕阴遮径密,偏怜鸟语伴经閒”则将视线转向了旅途中的小景,诗人喜爱榕树浓密的树荫为行径增添的一抹绿意,同时被鸟儿的鸣叫声陪伴着诵读经文,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
尾联“兰桡只在官桥外,问我来时过几湾”以问句结束,兰桡(轻舟)似乎就在不远处的官桥之外等待,诗人询问访僧之路经过了多少弯道,既是对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探寻精神归宿过程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深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