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庵访僧

古岸沙崩路已漫,清川流水对潺潺。

人从荒落见残寺,僧带斜阳归故山。

为爱榕阴遮径密,偏怜鸟语伴经閒。

兰桡只在官桥外,问我来时过几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访僧之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古岸沙崩路已漫,清川流水对潺潺”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象,古旧的河岸因时间流逝而沙石崩塌,道路已被淹没,清澈的河流在阳光下潺潺流淌,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沧桑的氛围。

颔联“人从荒落见残寺,僧带斜阳归故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人在荒凉之地偶遇残破的寺庙,而僧人则在夕阳的余晖中返回熟悉的山林,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颈联“为爱榕阴遮径密,偏怜鸟语伴经閒”则将视线转向了旅途中的小景,诗人喜爱榕树浓密的树荫为行径增添的一抹绿意,同时被鸟儿的鸣叫声陪伴着诵读经文,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

尾联“兰桡只在官桥外,问我来时过几湾”以问句结束,兰桡(轻舟)似乎就在不远处的官桥之外等待,诗人询问访僧之路经过了多少弯道,既是对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探寻精神归宿过程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深邃的哲思。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归过社中访念心上人

松自娟娟水自潺,倦游因得叩禅关。

阅穷世味方知淡,才到空门觉未閒。

竹崦暗穿潮响细,壁光微印树痕斑。

相留茶笋延清话,皓月澄江照客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杨敛孺还滁阳

旅馆飞花簇径平,怀中春事雨中程。

环滁山色催归梦,度岭莺声送客行。

游迹到时题墨满,乡关望处海潮生。

秦淮午月人如蚁,计日应过建业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匡云上人

莫是前朝释慧远,重来再现比邱身。

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

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

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宿三那庵次韵赠閒道人(其一)

三生缘事可谁谈,影里前身嘿自参。

珠海寺门閒乞子,石钟山畔老瞿昙。

肩头明月诗千首,床上葫芦易一函。

莫道此生忙未了,因君借宿古那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