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谕德画竹

杨子居巷南,闭门绝车马。

种竹不计年,浓深密相亚。

朝回解冠佩,对之极潇洒。

檐端落晴雪,凉籁含深夜。

我时一相过,弦琴坐其下。

得句写琅玕,笑歌倾盏斝。

冰霜叹迟暮,寒暑频代谢。

悠悠十五载,念子知音者。

两京昨暌违,良晤此倾写。

玉堂灯火寒,看竹仍题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题杨谕德画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子居的竹林生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杨谕德之间的深厚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杨子居的隐居生活,他居住在巷南,关闭门户,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种植的竹子茂盛繁密,四季常青,象征着他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种竹不计年”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杨子居超然物外生活的赞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拜访杨子居的情景。他解下官服,来到竹林中,与友人相对而坐,弹奏弦琴,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他们吟诗作画,共享欢笑,畅谈人生,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诗人以“得句写琅玕”、“笑歌倾盏斝”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的契合。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诗人感叹于“冰霜叹迟暮”,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通过“寒暑频代谢”来强调时间的循环往复,以及他们之间友谊的永恒。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杨子居的十五年交往,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珍视。尽管两人曾因故分别,但再次相聚时,那份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使得这次会面显得格外珍贵。诗人以“玉堂灯火寒,看竹仍题画”结尾,不仅描绘了聚会的场景,也寄托了对友情长存、艺术永续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杨子居竹林生活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崇尚友情、珍惜时光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贞寿堂诗

白璧易为玷,寡居少完节。

宛宛令母仪,娟娟抱幽洁。二十失所天,中道遭卼?。

秉心靡他适,誓死弗回折。

高堂何巍巍,翠柏凌霜雪。

遐龄介眉寿,莫景耀黄发。

有子足侍养,有孙足娱悦。

堂前綵衣舞,堂上旨甘列。

懿德及乡闾,清风敦阀阅。

载诵柏舟诗,永言播贞烈。

形式: 古风

赠萧医士

萧子擅医名,不假药石功。

以心运元气,斡旋掌握中。

娄生婴热疾,萧子抚其躬。

默运极冥搜,顷刻皆流通。

化热为清凉,去烦息呻恫。

勿药收奇效,名声播西东。

报谢却金帛,高谊邈难同。

一朝持大轴,来语玉堂翁。

为之发佳咏,浩思意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赠李翊赴南京国学助教

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

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

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

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

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

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

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

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

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

形式: 古风

春意图

春阳政和煦,众卉相滋荣。

名花艳秀质,丹霞濯朱英。

众鸟意颇适,雄雌相和鸣。

大气流天地,物物同生成。

因兹观至理,谁能契中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