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斋诗题盛君明之室也

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人生如动物,世间万物皆源于运动。
阴阳法则塑造你,赋予你五种感官。
五官各有其职,越尽责可能越受损。
若非痛苦由动引起,怎知宁静的珍贵。
并非邪恶源自活动,宁静并非完美之敌。
人生百年,一半在梦与幻象中度过。
动静失衡,活动常常占据主导。
一旦返观,万事皆无悲喜。
居士为何早早洞察,能在动态中反思。
宁愿做未经雕琢的美玉,不愿做盘中的明珠。
空屋中晨光显现,傍晚青琐间凝结寒意。
暂且在动中思考,再融入静的视角。

注释

动物:比喻人的生活状态。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
五官: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愈治:越尽职责。
残:损害,这里指受损。
苦动:因痛苦而产生的活动。
静为安:宁静带来的安宁。
恶动:邪恶的行为或活动。
妄瞒:虚幻的梦境。
动境:动态的世界。
玉在璞:未经雕琢的美玉。
虚室:空荡的房间。
青璅:古代宫殿的窗户。
聊持:姑且,暂时。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与动静之间的关系。开篇即指出“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强调生命活动和宇宙动态的密切联系。接着,“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描绘了天地对人的赐予,以及人的感官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则表达了五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过度的活动可能导致的损耗。随后的“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展现了作者对动与静之间平衡态度的追求。

诗中“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一句,抒写了人生短暂、梦幻般的无常。紧接着,“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表明了在多动少静的人生旅途中,被动态所主导的现实。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强调通过自我反观来达成一种超脱世间喜怒哀乐的心境。接着,“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提醒读者,作为隐居之士,应当早些达到这种能够从动态中抽离出来进行自我审视的境界。

最后,“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表达了作者对于纯净、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而非混浊、平庸的存在。全诗以“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作为结束,意味着在动态中捕捉思想,将其收敛于静谧之中进行深思。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与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墨池

临池苦学书,池水为变色。

终朝坐忘疲,掩卷每自得。

滋灵蚌孕贵,饫饵鱼腹溢。

回堂映茂草,玄源漱白石。

祗恐骊龙飞,蜿蜒上丹极。

形式: 古风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卢可自酂来同游灵溪石门双池等胜处某作六诗率张会川作(其二)

灵溪閟洞锁华胥,地脉旁通分野殊。

莫惮登临探奇险,恐君他日亦藏书。

形式: 七言绝句

德麟约游西山某自酂来会行李阻脩成此诗

初无声利想,独有山水癖。

慨然岁月逝,名山喜投迹。

书来拜嘉招,吹火自蜡屐。

戒期西山邑,奔命通书尺。

君诗如齐楚,凛凛两大国。

吾诗比邾滕,惴惴甘服役。

千里奉诗盟,敢爱股肱力。

方舟绝清汉,舍棹上层壁。

梅垭排青云,四览众山脊。

僮肩困负笈,马喙不停息。

趼足上崔嵬,欲进辙已植。

喘喉如鼓橐,开阖振胸臆。

仰愧升木猱,俯羡归飞翼。

天曛未敢止,行行望仙舄。

形式: 古风

德麟自南邑至酂相会作诗次其韵

脂车欲入南山路,马首忽西真有数。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纷纷过风雨。

君行岭上正穿云,我向津头欲呼渡。

石门秀绝冠荆楚,万壑千岩供指顾。

赴涧哀泉咽复流,出岫閒云散还聚。

遥应写怀远怜我,瘦马饥童傍江雾。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

他年两翁各赋归,思山便可拿舟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