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悼亡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张笃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悼念亡人的哀伤之情。首句“泠泠锦瑟向谁弹”以古琴声起兴,暗喻亡者已逝,乐声无人聆听,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曲里潇湘雁影寒”进一步渲染哀愁,雁影在曲中飘零,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一任繁花自开落,从教明月下阑干”两句,以自然界的更迭比喻人生的无常和逝去,繁花虽美,终会凋谢,明月虽恒,却也映照着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比,加深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云封贝带香犹在,雨湿胭脂露未干”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如云封、贝带、雨湿胭脂,来寄托对亡者的怀念。即使时光流转,某些记忆中的美好依旧留存,如同香氛不散,胭脂未干,提醒着人们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最后,“寂寂空庭孤坐处,何人对案劝加餐?”将情感推向高潮,空荡荡的庭院中,独自一人,无人相伴,连日常的饮食都显得孤单。这不仅是对亡者不在的哀叹,也是对生活失去色彩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生活的细节,深刻地表达了对亡者的悼念与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