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雪月交辉的山林中寻找古老寺庙的情景。开篇“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两句,以朦胧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深的冬日山谷图,山腰上的古寺似乎在招摇,空旷的林间被飘落的雪花和明亮的月光笼罩,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乱流分石上,斜汉在松西”两句,则描绘了溪水在岩石间奔腾,形成了一股股混乱的流水,远处的斜阳(可能是指黄昏时分)透过松林,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的“乱流”与“斜汉”相映衬,展现了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
“云集寒庵宿,猿先晓磬啼”两句,诗人写到了自己在这座寒冷的寺庙中过夜的情形。山中的猿猴在清晨醒来时发出了啼叫声,这种生灵的动静似乎唤醒了诗人的心绪。
最后“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里的“了了”指的是心境的清净无为,而“即此是曹溪”则可能是在强调这个环境就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是他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禅意。诗中的山水、雪月、云林与猿啼等元素,都被用来烘托出一种宁静致远、心灵澄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