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金志章的《游桐君山用萨天锡原韵》描绘了诗人游览桐庐江边桐君山的景象。首句“桐庐江水见底清”展现了江水清澈见底的宁静之美,而“桐君山色青绕城”则点明了山色青翠环绕城市的生机。接下来,“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以及自然景物因传说而流传的深远影响。
诗人六月炎炎夏日来访,穿着简朴的芒鞋竹笠和紫蕉衣,显得洒脱随性,与山间樵夫牧童的生活融为一体。“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松风以灵性,以笙竽声回应涛声,营造出神秘而和谐的氛围。进入山中,“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描绘了洞穴入口开阔,石壁上藤蔓垂挂的景象,富有深邃和幽静之感。
在登高过程中,诗人“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流露出对仙道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然而,“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桐君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