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桐君山用萨天锡原韵

桐庐江水见底清,桐君山色青绕城。

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

我来六月火云赤,为访名山侵晓出。

芒鞋竹笠紫蕉衣,潇洒行踪杂樵牧。

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

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

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

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金志章的《游桐君山用萨天锡原韵》描绘了诗人游览桐庐江边桐君山的景象。首句“桐庐江水见底清”展现了江水清澈见底的宁静之美,而“桐君山色青绕城”则点明了山色青翠环绕城市的生机。接下来,“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以及自然景物因传说而流传的深远影响。

诗人六月炎炎夏日来访,穿着简朴的芒鞋竹笠和紫蕉衣,显得洒脱随性,与山间樵夫牧童的生活融为一体。“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松风以灵性,以笙竽声回应涛声,营造出神秘而和谐的氛围。进入山中,“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描绘了洞穴入口开阔,石壁上藤蔓垂挂的景象,富有深邃和幽静之感。

在登高过程中,诗人“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流露出对仙道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然而,“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桐君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2)

金志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回雁峰

闻道随阳雁,年年到此回。

瘴云飞不度,炎海客能来。

峰势连衡起,滩声挟雨哀。

禅关聊一憩,归路晚钟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阻涨

大鱼湾头水一丈,浩浩洪波鱼大上。

青山两岸横绿阴,苦竹丛深鹧鸪唱。

短篷一叶冲浪来,独客倚柁心徘徊。

欲思六月西湖涨,红藕黏天到处开。

形式: 古风

冷水铺

秋江渌净不可唾,远近碧玉相因依。

白鸥傍桨自双浴,黄蝶逆风还倒飞。

人家尽向翠微住,舟楫适从湘口归。

仙山十里总图画,叹乃一声烟景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

巍然杰阁俯尘寰,暇日登临破旅颜。

十里锦帆吴苑树,数峰?黛具区山。

苍茫海气迷村落,缥缈天风响佩环。

却望白云亲舍远,几回翘首忆江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