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绿色的帷帐下形成一片阴凉,不知是哪家的帘幕。华美的丝罗香气中,人们举杯交错欢饮。
清和的节气即将来临,然而春寒却更显微弱。高声歌唱时,可以看到梁上的灰尘随风落下。
美好的时光与良辰美景,人生应当及时行乐。金杯中的美酒却无情地带来苦涩。
花瓣飘落殆尽,柳条轻轻摇曳。来年我一定不会辜负这莺花盛开的约定。

注释

翠幄:绿色的帷帐。
帘幕:窗帘或门帘。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
觥筹:酒杯和骰子,代指宴饮。
清和:清明和暖的天气。
薄:微弱。
簌簌:形容轻微的声音,此处指歌声。
梁尘:房梁上的灰尘,常用来形容音乐之美。
金杯:精致的酒杯。
苦相虐:无情地使人难受。
残红:凋零的花朵。
袅垂杨:轻柔下垂的柳条。
莺花约:对春天莺花盛开的期待或约定。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是宋代词人曾觌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图景。开篇“翠幄成阴,谁家帘幕”以碧绿的帷帐和隐约的帘幕,暗示了富贵人家的宴饮之地。接着,“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描绘了华美的服饰和热闹的酒宴,人们举杯交错,气氛热烈。

“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点出时令接近清明,然而春寒料峭,略显凄凉。随后,“高歌看簌簌、梁尘落”通过高亢的歌声和飞扬的尘埃,展现了宴席上的欢腾与豪放。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直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及时行乐的主张。然而,“金杯无奈是、苦相虐”又透露出人生的短暂和欢乐的易逝,即使是金杯美酒也无法抵挡时光的无情。“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借凋零的花朵和微弱的柳枝,进一步渲染了春光消逝的感伤。

最后,“来岁断不负、莺花约”表达词人对未来一年的期待,虽然眼前春光已逝,但承诺来年一定会不负这莺花之约,延续这份美好的期待。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春日宴饮的欢乐,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6)

曾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西江月》《定风波》(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忆秦娥》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

  • 籍贯:汴京(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音di迪)(1109-1180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和材甫听弹琵琶作

凤翼双双,金泥细细。四弦斜抱拢纤指。

紫檀香暖转春雷,嘈嘈切切声相继。

弱柳腰肢,轻云情思。曲中多少风流事。

红牙拍碎少年心,可怜辜负尊前意。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

情深恨切。忆伊诮没些休歇。百般做处百厮惬。

管是前生,曾负你冤业。临岐不忍匆匆别。

两行珠泪流红颊。关山渐远音书绝。

一个心肠,两处对风月。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蓬莱.侍宴德寿宫应制赋假山

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

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

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

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

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

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

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

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燕山亭.中秋诸王席上作

河汉风清,庭户夜凉,皓月澄秋时候。

冰鉴乍开,跨海飞来,光掩满天星斗。

四捲珠帘,渐移影、宝阶鸳甃。还又。

看岁岁婵娟,向人依旧。

朱邸高宴簪缨,正歌吹瑶台,舞翻宫袖。

银管竞酬,棣萼相辉,风流古来谁有。

玉笛横空,更听彻、裳霓三奏。难偶。

拚醉倒、参横晓漏。

形式: 词牌: 燕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