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悲痛和怀念之情的挽歌。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这里诗人用“取士”指代自己考取功名,而“平轩鉴”则是古时车轼旁的一种装饰物,用以比喻仕途的艰难。接下来的“吾儿死布衣”,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去孩子的深切哀思,孩子如同普通百姓所穿的布衣一样平凡而短暂。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墓地前招唤亡儿灵魂的情景,“冤鬼”指的是含冤而死的人,或可理解为在世时不被理解或遭遇不幸之人。这里的“泣松扉”,则是借用古代传说,树木能感应到亡灵的哀伤,从而流泪。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他尽其所能去安抚亡儿的在天之灵,然而这种努力和安排在现实中显得如此渺小和不真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珍视与怀念,以及面对生死无常时的无奈。诗人将这种哀思深植于心,不再寻找其他寄托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亡儿的哀悼和墓地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痛与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怀念。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出古代士人面对个人悲剧时的复杂心境。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颡马非才具,蜗牛惜弊庐。
岁时甘伏枕,风雨阻来车。
药裹衣巾内,梅花酒盏疏。
江湖慰寂寞,一纸故人书。
陌上花开又一春,起来酒伴觅南邻。
烟霞笑我虽成疾,霜雪于君恐不仁。
柏叶殊思金马旧,柳枝偏向土牛新。
相忘已约形骸外,老守先能堕醉巾。
管城无别派,毛族竞分支。
公子兔三穴,大夫羊五皮。
端能开句眼,未肯画愁眉。
若问结绳祖,先从六画推。
鸣禽百啭柳三眠,窗户阴晴任雨烟。
芍药樱桃春殿后,芎藭麦曲病争先。
奉亲满眼欠一饱,去国忧心今五年。
南北风尘江两岸,不妨明月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