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台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荒台枕古邱”,以“荒台”点明地点,暗示其荒废之状;“枕古邱”则形象地描绘出台基依附于古老土丘之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次句“伊昔越王游”,转而回忆往昔,越王曾在此游憩,赋予了这片荒废之地一段辉煌的历史记忆。接着,“辇路今何在”,一句转折,将读者的目光从历史拉回到现实,询问那曾经承载着帝王出行的辇路如今又在何处?最后一句“凄凉草树秋”,以“凄凉”二字直接点明情感基调,通过描写秋日里草木凋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遗址的荒凉与寂寥,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越王台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自然的元素,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引发人们对过往辉煌与当前落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