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乱有感

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

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

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

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

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

雒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

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裤褶。

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年我投身南山的军队,夜晚出外打猎常常喝得半醉。
黑熊和青兕堆积如山,徒手扯下老虎的长毛一片片。
有时登上高处遥望鄠杜,悲伤歌声直上天际泪水如雨滴。
自己的脑袋命运已知,即便面临死亡,还想报答明君的恩德。
近来听说胡虏内乱,我握着剑在秋风中泪流满面。
不敢提及洛阳的八陵遗迹,皇陵之上松柏覆盖着尘土,显得凄凉。
五十岁的儒生衣带渐宽,急切想要穿上战袍,却无处寻觅军服。
我不愿像老马在槽边悲哀,宁愿像枯鱼过河时哭泣求生。

注释

南山南:指南山地区。
驰猎:打猎。
玄熊:黑色的熊。
苍兕:青色的犀牛。
阜:山丘。
赤手:空手。
毵毵:形容毛发纷披。
鄠杜:古地名,代指长安。
悲歌:悲伤的歌曲。
索虏:对北方敌人的蔑称。
秋风抚剑:在秋风中抚摸剑。
雒阳八陵:洛阳的皇家陵墓。
玉座:皇帝的宝座。
儒冠:儒生的帽子。
裤褶:古代军服。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不得伸的老者。
枯鱼过河: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闻虏乱有感》,表达了他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中通过回忆自己往昔从军南山南的经历,描绘了狩猎时的英勇场景,展现了对过去的豪情和对明主的忠诚。接着,他听到外族自相残杀的消息,内心悲痛,联想到京都洛阳的陵墓荒凉,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哀叹。

“雒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一句,直接触及了国家的荣辱与皇帝陵寝的凄凉,流露出深深的忧国之情。诗人已届五十,感叹时光荏苒,身着军装却无法再上战场,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老去的悲哀。“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则以比喻收尾,宁愿像枯鱼挣扎求生,也不愿在困境中消极沉沦,展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激昂,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闻虏乱次前辈韵

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

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

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

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后生志抚薄,谁办新亭哭。

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

形式: 古风

闻虏酋遁归漠北

幽州遗民款塞来,来者扶老携其孩。

共言单于远逃遁,一夕荆棘生燕台。

天威在上贼胆破,捧头鼠窜吁可哀。

妄期旧穴得孳育,不知天网方恢恢。

老上龙庭岂不远,汉兵一炬成飞灰。

陛下中兴天所命,筑坛授钺皆雄才。

煌煌九霄揭日月,浩浩万里行风雷。

虢山多兽可游猎,汝不请命何归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闻婆饼焦

黄泥岭,松森森,幽鸟穿枝时一吟。

汝声一何悲,汝语恻我心。

连村麦熟饼饵香,我母九泉那得尝。

形式: 古风

闻蛙

科斗忽安在,蛙声豪有馀。

虽成两部乐,恨失一编书。

忿怒缘何事,号呼可奈渠。

厨人不遐弃,犹得伴溪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