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刲股愈母疾

病居母痛在儿,儿生无母生曷为。

千方百祷总无验,精诚一点天或知。

梦非梦,觉非觉,若有神人默相告。

由来母子本一人,母如可赎宁百身。

槃水加刀刀自跃,一片红绡如玉落。

遗羹未似颍封人,宿瘕潜症如水沃。

人言孝行真难作,以礼律之无乃过。

君不见世间吴起辈纷纷,母病在床如不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陆凤刲股愈母疾》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描述陆凤为了治愈母亲疾病,不惜割肉疗亲的故事,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与孝道精神。

诗中开篇即点出“病居母痛在儿”,描绘了陆凤面对母亲病痛时的焦急与无奈。接着,“儿生无母生曷为”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母爱的重要性。随后,诗人以“千方祷告总无验,精诚一点天或知”表达出陆凤对母亲健康的深切祈愿,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真诚与执着。

接下来,诗人通过“梦非梦,觉非觉,若有神人默相告”这一段,巧妙地引入了超自然的力量,暗示了陆凤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使得梦境与现实交织,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紧接着,“由来母子本一人,母如可赎宁百身”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母子间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以及陆凤愿意付出一切来救母的决心。

诗中的“槃水加刀刀自跃,一片红绡如玉落”描绘了陆凤割肉献祭的壮举,展现了他的勇敢与牺牲精神。而“遗羹未似颍封人,宿瘕潜症如水沃”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陆凤行为的非凡效果,不仅治愈了母亲的疾病,还如同清泉般洗涤了内心的痛苦与困惑。

最后,诗人以“人言孝行真难作,以礼律之无乃过”提出对孝行的反思,指出孝道实践的艰难,并对过分拘泥于形式的批评。通过“君不见世间吴起辈纷纷,母病在床如不闻”这一反问,诗人批判了那些口头上宣扬孝道,行动上却冷漠无情的人,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陆凤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孝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周驸马祭告孝陵

三日风雷偶示愆,骏奔千里属亲贤。

天心仁爱乃如是,圣德馨香岂此然。

北固江山龙虎壮,南州人物凤麟先。

归来宣室承清问,应为苍生席屡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马少卿经筵纪盛

紫阁黄扉敞肃清,晓鸡声里候天明。

腐儒挟策趋朝署,天子垂衣坐迩英。

斋已敢忘程正叔,疏家多笑郑康成。

从来端本澄源地,浅学无禆愧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陈一夔

云昏月黑雨涔涔,不见来船识语音。

深夜张灯仍唤酒,未明捩柁又分襟。

浮生聚散鸿留迹,过眼功名铁作心。

南旺湖边分手处,怀君回首一高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王懋伦佥事之蜀

君不见唐永贞、宋熙宁,国权盗弄威恣行。

扶奸党秽摈异己,蛮荒瘴徼多公卿。

又不见唐元和、宋元祐,天开公道明如昼。

海滨沦落皆来归,群小仓皇侣蛇狖。

人生行止岂偶然,宵人纷纷空作奸。

当时只诧鬼谋秘,今日那知天道还。

送君此语君应笑,剑阁峨眉好登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