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行

先皇简练百万兵,十二连营镇京观。

团营十万更精猛,呜呼耗减今无半。

昨传胡入白杨城,有敕点选营中兵。

军中壮丁百不一,部遣老小从征行。

自从御马还内厩,私家马肥官马瘦。

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冑。

京师土木岁未已,一身百役无不受。

禁垣西开镇国府,内营昼夜罗金鼓。

四家骁健三千人,出入扈从围龙虎。

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

天清野旷恣剽掠,百里之内烟尘昏。

肉食者谋无远虑,仓皇调发纡皇顾。

即今宣府大失利,杀将覆军不知数。

辽东兵马久已疲,朵颜反复非前时。

又闻迤北外连结,朝廷坐失东藩篱。

往时京边士,苦乐今顿异。

且如私门卒,食粮日高坐。

此兵昨一出,见者泪交堕。

从今荷殳趋战场,身上无衣腹饥饿。

君不见府中搥牛宰羊猪,穿域蹋鞠行吹竽。

高马肥肉留京都,可怜此兵西击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点兵行》描绘了明朝军队的现状和百姓的苦难。诗中首先提及了昔日皇帝训练的强大军队,但如今却元气大伤,壮丁稀少,老弱病残被征调上阵。富人通过金钱免除兵役,而贫者却不得不充当士兵,生活困苦。京城内外工程不断,士兵们劳役繁重,连护卫皇宫的队伍也疲惫不堪。边境防守松弛,敌寇趁机侵扰,朝廷应对失措,导致军事失利。对比之下,京城内的权贵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士兵们却衣食无着,奔赴战场。

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军民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和对国家政策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1611)

何景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号:白坡
  • 籍贯:又号大复山
  • 生卒年:1483~1521

相关古诗词

平溪

徙倚平溪馆,天高秋气清。

水萤光不定,山籁响难平。

夜火云间戍,寒枫江上城。

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镇远三首(其二)

地僻先摇落,空亭长绿莎。

山川连蜀道,市井杂夷歌。

旅箧衣裳少,秋程风雨多。

无人相问讯,尽日抚寒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地远柴门静,天高夜气凄。

寒星临水动,片月向沙低。

入室喧虫语,张灯住鸟啼。

自然幽意惬,不是恋深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雨夜似清溪二首(其一)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