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四)

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存,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白雪停阴冈”,开篇即以“白雪”点明季节,以“停”字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缓缓降落,覆盖在阴暗山冈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停”字不仅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与缓慢,也暗示了冬日的宁静与沉稳。

“丹华耀阳林”,转而描绘阳光下的景象,以“丹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与前句的“白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冬日中的一抹暖色与希望。这里的“耀”字生动地描绘出阳光照耀下,林间花朵绽放的璀璨景象,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认为,无需借助丝竹(古代乐器)的演奏,山水本身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表达出对大自然纯净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赞叹。这两句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评价,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无需人工雕琢,自成一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与阳光下的自然风光,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纯净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五)

未尝经辛苦,无故强相矜。

欲知千里寒,但看井水冰。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七)

适见三阳日,寒蝉已复鸣。

感时为欢叹,白发绿鬓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上声歌八首(其一)

侬本是萧草,持作兰桂名。

芬芳顿交盛,感郎为上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上声歌八首(其二)

郎作上声曲,柱促使弦哀。

譬如秋风急,触遇伤侬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