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其四)

方帽冲寒,重检校、旧时农圃。荒三径、不知何许。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记沧洲、白鸥伴侣。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翻译

戴着方帽顶着严寒,重新检查昔日的农田和菜园。荒芜的小路不知延伸到哪里。
姑苏台下,只见一片苍茫的原野。人们笑我这老者,又来寻觅古迹。
更何况,太湖本就有我的扁舟之志。记得那水边,与白鸥为伴的日子。
感叹近年来,辜负了烟雨中的漂泊生活。寂寞的傍晚潮汐,催促我划船离去。

注释

方帽:古代一种四方形的帽子。
寒:寒冷。
检校:检查。
农圃:农田和菜园。
三径:隐士住处的小路。
姑苏台:古代吴国的宫殿遗址。
苍然:苍翠的样子。
楚:原野。
翁:老人。
访古:寻访古迹。
五湖:泛指江南的湖泊,这里指太湖。
扁舟:小船。
祖武:效仿古人,此处指隐居江湖。
沧洲:水边之地,古代文人常向往的隐居之处。
白鸥伴侣:象征隐逸生活。
孤负:辜负。
一蓑烟雨:形容风雨中漂泊的生活。
暮潮:傍晚的潮汐。
棹:船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三登乐·其四》。诗中描绘了一位老翁在寒冬时节,不顾寒冷,重游他曾经的农圃之地。姑苏台下的景象显得荒凉而苍茫,老翁的行为引来了人们的笑声,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反而对五湖的扁舟生活和过去的沧洲鸥侣生活充满怀念。他感叹自己近年来未能尽情享受渔樵生活的宁静与烟雨,只能在寂寞的暮潮声中悄然离去。整首诗通过老翁的行动和心境,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三登乐(其一)

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四无人、橹声自语。

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何处系船,暮涛涨浦。

正江南、摇落后,好山无数。尽乘流、兴来便去。

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敧枕梦寒,又还夜雨。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三登乐(其三)

今夕何朝,披岫幌、云关重启。引冰壶、素空似洗。

卷帘中、敧枕上,月星浮水。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六年前、转头未几。

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三登乐(其二)

路转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

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

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千秋岁.重到桃花坞

北城南埭。玉水方流汇。青樾里,红尘外。

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

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分散西园盖。

消减东阳带。人事改,花源在。

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

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

形式: 词牌: 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