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棐对崔清献的颂扬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崔清献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的敬仰之情。
首先,“菊坡千载人,白麻不能起”两句,以“菊坡”象征崔清献的高洁品格,而“白麻不能起”则暗示其虽有卓越才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或赏识,形象地描绘出崔清献的不遇之感。
接着,“忧国见赤心,流风在青史”两句,赞扬崔清献深怀忧国忧民之心,其忠诚与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于历史之中。这里的“赤心”不仅指其赤诚之心,也暗含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翳昔筮仕初,宾阳旧栖枳”两句,通过回忆崔清献早年的仕途生涯,描述他从宾阳开始,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这里使用了“栖枳”的典故,意在表明崔清献在早期的官场生活中,如同枳树一般,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坚韧不拔。
“凤德翔青霄,鸾书动丹扆”两句,进一步赞美崔清献的才华与影响力。其中,“凤德”和“鸾书”都是古代用来形容杰出人物的词汇,而“翔青霄”、“动丹扆”则分别描绘了崔清献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最后,“渺予有神契,少梦侍居起。瓣香拜公祠,高山勤仰止”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崔清献的深切敬仰之情。诗人自比为渺小之人,与崔清献有着心灵上的契合,曾梦中侍奉于其身边。如今,诗人亲自前往公祠,以香火表达对崔清献的敬意,并虔诚地向其学习,表达了对崔清献的无限崇敬与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崔清献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